简介:在当今世界中,行政改革的浪潮席卷全球,其中一个最共同的方面是对文官制度的改革。改革已成为西方文官制度建立后必然的、共同的道路。20世纪80年代以来,改革政府部门内部的管理体制为主要内容的行政改革在西方掀起了新的高潮,其中政府面临的困境、公众对政府期望的增高、私人企业革新成就对政府的压力和示范效应,大众传播媒介的普及和日益增长的监督作用等,无疑成为改革的主要动力。重新设计公共行政,使其与经济发展战略和民主政治发展战略相一致的趋势,从而使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应运而生。公共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对从事公共事务管理的人员从招聘、录用、培训、升迁、调动、评价直至退休的全过程管理。目的是通过科学管理,谋求人与人、人
简介:〔摘要〕科举制因其具有科学性、公平性,对中国古代官员选拔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科举制仍在1905年被废除。自鸦片战争以来,当我们极力地倡导向西方学习的时候却惊奇的发现,西方文官制亦是受中国科举制的影响发展而来的。笔者将着重从科举制度的发展、灭亡及其后来在17~18世纪逐渐被西方国家采纳,影响西方文官制的角度,阐释中国当代所存在的文化继承与创新能力缺失的问题。
简介:0年代撒切尔政府曾对英国文官制度进行了一次大改革,其间形成了很大影响,但最终并没有真正触及英国文官制度的根本。回顾一下这次文官制度改革,是很有借鉴意义的。促使撒切尔夫人政府对文官制度改革的直接动因是70年代以来英国经济的衰退。面对70年代英国经济的“滞胀”,政府开支庞大,工会权力上升,政府难以驾驭。1979年上台执政的撒切尔夫人认为这一灾难性的结果归根到底是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和福利国家政策造成的,同时也是白金汉宫中高级文官的行政管理无能,并在经济政策上竭力信奉、贯彻凯恩斯经济政策的结果。同时认为间接的却又是主要原因之一的是当时的文官制度和积弊甚深:文官队伍庞大,人浮于事;文官的特权太多,不但在职
简介:制度是国家机器正常运转和社会秩序赖以维系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制度史研究一直是史学研究的重点,这在中国传统的史学研究中体现得尤为明显.然而毋庸讳言,既有的制度史研究常常陷入了纯制度研究的窠臼.由于“制度的形成及运行本身是一动态的历史过程”,所以,纯制度研究不仅不利于深刻认识和客观公正地评判一种制度,也难以提出较具建设性的意见.如何将鲜活的实践纳入到制度史研究中去,遂成为了制度史研究中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学者甚至提出了“‘活’已经成为衡量制度史研究是否具有价值的重要标准”的论点.令人欣喜的是,房列曙教授新著《中国近现代文官制度》(商务印书馆2016年版)就较好地示范了如何书写“活”的制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