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应用不同的实验方法及试剂对老年患者的血清标本进行检测,调查分析26例梅毒血清阳性者。方法用梅毒酶联免疫吸附实验(TP-ELISA)检测待测血清,阳性标本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TRUST)和经梅毒Reiter株吸收剂稀释血清后,进行苍白密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实验(TPPA)检测。结果用梅毒酶联免疫吸附实验(TP-ELISA)方法初检我院患者血清,共检测出10例阳性患者;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TRUST)检测10例阳性血清,共检测出10例阳性患者;用经梅毒Reiter株吸收剂稀释血清后,进行苍白密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实验(TPPA)检测6例阳性血清,共检测出6例阳性患者。结论患者的潜在疾病可能导致机体释放交叉诱导抗原;患者可能有共生螺旋体诱导交叉反应抗体;被检测的血清必须用梅毒Reiter菌株稀释,然后进行抗体测试。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肝功以及血脂特点。方法将本站于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门诊健康体检中收集的300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置为阳性组。同时收集300例乙肝表面抗原阴性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象,设置为阴性组。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组以及阴性组肝功、血脂相关指标的检出水平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组AFP、GGT、ALF指标检出水平与阴性组对比不具有明显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组ALT指标检出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组CHOL、TG指标检出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患者肝功、血脂可见改变,丙谷转氨酶、总胆固醇、以及甘油三酯有明显异常表现,值得临床引起重视。
简介:目的了解我国农村地区HIV检测结果阳性者告知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取方便抽样,以云南省德宏州两县(市)于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期间检测并确认HIv血清抗体阳性的497名来自农村地区的HIV感染者为调查对象,利用自行编制的匿名问卷调查一般社会人口学特征,HIV检测咨询和HIV检测阳性结果告知他人情况等。结果农村地区HIV感染者的阳性结果固定性伴告知率为78.9%,非固定性伴、家人和朋友的告知率分别为6.3%,78.9%和21.1%。影响HIV检测阳性结果告知固定性伴的主要因素有性伴类型为配偶(OR=16.97,95%CI:1.57~183.65),检测前获得咨询服务(OR=5.18,95%CI:1.69~15.82)和告知后获得心理支持(OR=8.64,95%CI:1.13~66.32)等。结论固定性伴和家人是农村地区HIV感染者阳性结果告知的主要对象,在提供HIV检测咨询服务时应加强性伴告知方面的探讨并给予告知后心理支持和安抚,提高性伴就诊率,减少感染者的危险性行为。
简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是诊断或筛检乙型肝炎的重要指标,为了解HBsAg在各年龄组中的阳性分布率,作者对10323例HBsAg检测结果的年龄作了分析,报道如下。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者的体征及预防治疗方法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2015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600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肝五项及肝功能检查结果。分析患者的临床体征,且对乙肝患者进行治疗以及对阴性人群进行预防接种。结果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者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各项检测指标中以单项HBsAg阳性者居多,经过预防接种后乙肝的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加强对肝功能的检测,及时预防接种治疗,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严格管控,是乙肝防治的重要内容。
简介:目的研究江西口岸出入境人员HIV-1艾滋病感染者免疫印迹试验(WB)带型的分布特征。方法对2003—2013年3月江西口岸出入境人员HIV-1抗体确证阳性的WB带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3例江西口岸出入境人员HIV-1阳性标本免疫印迹带型中gp160、gp120、p66、p51、gp41、p31、p24阳性率为100%,p55阳性率为78.3%,p17阳性率为95.6%;中国籍和非洲籍人员比较,非洲籍人员的p55阳性率高于中国籍人员;不同性别比较,p55阳性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女性高于男性;不同年龄组间比较,p55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江西口岸出入境人员HIV—1抗体阳性者gp160、gp120、p66、p51、gp41、p31、p24阳性率高,具备确证HIV-1的特异性条带,对于不同国家的出入境人员还有待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