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在心脏重症患者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选取入住某院心内科并接受IABP辅助治疗的心脏重症患者30例,对所有患者于床旁或者心导管室行IABP置入术,比较IABP治疗前后患者的心率、动脉压、24h尿量、心脏射血分数、心排出量、脑钠钛等。结果:30例患者经过IABP辅助治疗后,28例患者的病情得以好转,好转率达93.33%;心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下降,平均动脉压与24h尿量均较治疗前有显著的提高,左室射血分数与心排出量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血浆脑钠钛浓度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结论:IABP在心脏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极大地降低了患者的病死率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了患者的长期预后,从而具有极大的应用推广价值。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治疗心源性休克疗效的因素。方法:选择138例采用IABP治疗的心源性休克患者,统计心源性休克病因、心肌梗死部位、心腔大小、心源性休克发生至开始IABP治疗时间、机械通气应用等因素,以2周内各种原因死亡为研究终点,评估上述因素对IABP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与心肌梗死、冠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相比,中毒性心肌炎、风湿性心瓣膜病患者行IABP的死亡率明显升高(26.2%、12.9%比86.4%、66.7%,P均〈0.05);与前间隔、广泛前壁和高侧壁梗死患者相比,下壁并右室心肌梗死患者行IABP的死亡率明显升高(10.0%、13.0%、11.1%比78.9%,P〈0.05);此外,心脏越大、机械通气时间越长、IABP应用越晚,死亡率越高(P均〈0.05)。结论:中毒性心肌炎、风湿性心瓣膜病,下壁并右室心肌梗死,主动脉球囊反搏应用延迟及心脏大、机械通气等因素可影响主动脉球囊反搏临床效果,值得警惕。
简介:[摘要]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在我国心内科被广泛应用,其特点是通过一种特殊的装置来辅助左心室,提高冠状动脉的血流灌注情况,改善机体的心肌缺血情况,从而减轻心脏负荷,达到改善心功能以及稳定血压水平的目的。目前临床上常将此方法应用于心源性休克的患者、高危冠心病患者以及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等,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虽然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对治疗急危重症的心脏病患者有着非常好的效果,但是整个治疗护士对患者的护理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通过对现有公开发表文献的回顾分析,总结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在我国临床内科的应用现状以及护理相关的进展,为后续临床治疗和护理提供理论支持。
简介: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是把一根球囊导管从一侧股动脉穿入到降主动脉,使其顶端正好在左锁骨下动脉起点的下方。在舒张期气囊充气,在心脏收缩前气囊放气,然后将球囊与病人心电图同步的泵相联,通过调节泵的工作时间与球囊容量,使病人血压和心输出量获得最佳效果,减少心肌耗氧量,增加冠状动脉血流,增加心肌供氧的目的。IABP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后的应用可明显提高左心室舒张期冠脉血流灌注(增加10%~20%灌注),并增加体循环流量,可有力地降低因术后低心排综合征、严重心力衰竭、不能脱离体外循环等病人的死亡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主动脉球囊反博术在冠心病高危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冠心病高危患者45例,行主动脉球囊反博术,再行急诊或择期PCI手术治疗,或者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与未行主动脉球囊反博术的51例患者进行比较,记录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心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住院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等。结果主动脉球囊反博组治疗后的血压、心率、LVEF均优于对照组,术后LVEF高于对照组,主动脉球囊反博组治疗后并发心力衰竭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主动脉球囊反博术可改善冠心病高危患者生命体征相关指标,改善患者心功能,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近期效果好。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治疗心血管重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本科室收治的82例心血管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单双号将其均分为两组(n=41),对照组给予西地兰治疗,观察组给予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和血氧饱和度要高于对照组,心率则慢于对照组,组间对比依次为t=3.688,t=14.726,t=3.9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应用于心血管重症患者治疗中,可有效改善其左室射血状态,提高其血氧饱和度,减缓患者心率,应用疗效确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