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A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夹层动脉瘤的MSCT表现,用16CT机扫描,并将数据传输到工作站,应用多层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重建(VR)等方法对夹层动脉瘤进行三维重建。结果17例中,3例为DeBakeyⅠ型,2例为DeBakevlⅡ型,其余12例为DeBakeyⅢ型。所有病例均很好地显示了主动脉全程及其分支、真腔、假腔、内膜片及夹层动脉瘤的部位、范围、附壁血栓、管壁钙化情况和病变空间关系。结论MSCT能迅速、准确地诊断夹层动脉瘤,三维重建可以直观地提供主动脉夹层病变的受累及组织器官灌注不足情况,成为继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后用于主动脉病变诊断的又一个"金标准",并在术前提供精确的解剖信息和术后随访评估等各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未破裂颅内动脉瘤在人群中较为常见,其发病率约为2%。而随着CTA的广泛使用,以及CTA检查对颈动脉、椎基底动脉系统良好的显示,未破裂动脉瘤的检出率明显增加。而当未破裂动脉瘤患者合并有颈动脉狭窄时,其治疗方式及预后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合并颈动脉狭窄的颅内动脉瘤患者,其治疗存在一定的矛盾,由于颈动脉狭窄治疗会诱发动脉瘤破裂,而动脉瘤治疗可能造成缺血性脑卒中,因此其致残率以及病死率可能大大增加。本研究对合并颈动脉闭塞以及未破裂动脉瘤的患者发病率进行回顾,并对这类患者的治疗策略进行探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表现,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接受[1]手术治疗期间,设计综合性护理对策,对此模式的护理效果研究。方法:纳入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研究,样本量88例,时间2020年10月~2021年10月。44例进入普通组,做好常规护理。44例进入综合性护理组,做好综合性护理。观察临床病情控制优良率、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综合性护理组的临床病情控制优良率95.45%,与普通组的77.27%对比更高(p<0.05)。综合性护理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91.11±3.89)分,与普通组的(83.55±2.84)分对比更高(p<0.05)。结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主要表现为突发性的胸部或腹部疼痛、血压下降、肢体发凉等表现,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接受[2]手术治疗期间,做好综合性护理,有助于提高临床病情控制优良率。患者对此护理模式更满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心电图对早期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A)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收治疑似ADA的7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取心电图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作为诊断金标准,评价心电图对于诊断疾病的价值。结果:DSA证实50例ADA,阳性率为70.42%;心电图检查确诊44例阳性,评价心电图对诊断ADA的敏感度为86.00%、特异度为95.24%、准确度为88.73%、阳性预测值为97.73%、阴性预测值为74.07%,诊断效能高。结论:应用心电图对早期诊断ADA的价值高,临床诊断效能突出,可作为早期诊断的有效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破裂性腹主动脉瘤及时有效的诊断方法和急救处理。方法综述破裂性腹主动脉瘤急诊诊断、救治的有关文献。结果破裂性腹主动脉瘤的病情危重、确诊过程的时间较长、临床症状较复杂、误诊率较高、死亡率高。结论破裂性腹主动脉瘤的急诊诊断及急救处理是挽救破裂性腹主动脉瘤患者生命的关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选用2014年2月至2017年7月期间在医院进行治疗的4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依据是否破裂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42例,对照组为颅内动脉瘤未破裂患者,观察组为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对两组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密切的分析、总结,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危险因素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危险因素分为性别、年龄、高血压疾病史、吸烟史、糖尿病史、饮酒史、冠心病史、女性绝经史等,其中,观察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高血压疾病史、女性绝经史等相比于对照组,女性、超过60、有吸烟史、有高血压史、已女性绝经史等患者明显要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冠心病史、糖尿病史方面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颅内动脉瘤破裂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制定好相关的预防措施,避免危险因素的产生,提高患者的安全性和治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