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腹横肌平面(TAP)神经阻滞+腰方肌阻滞联合静脉镇痛在剖宫产术后镇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82例剖宫产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予以静脉镇痛,观察组加用TAP神经阻滞+腰方肌阻滞镇痛。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疼痛评分、应激反应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15.62±2.24)h]、泌乳时间[(28.59±3.14)h]及下床活动时间[(12.35±2.13)h]短于对照组,自控镇痛按压次数[(4.12±0.46)次]、舒芬太尼用量[(51.52±5.39)μg]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16、5.230、10.341、15.361、8.575,P均<0.05);观察组术后2h、6h、12h及24h疼痛评分[(2.04±0.35)分、(2.11±0.41)分、(1.76±0.23)分、(1.21±0.21)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599、17.739、18.243、13.336,P均<0.05);两组术后即刻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h COR、NE、ACTH水平低于术后即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h COR[(181.62±18.74)μg/L]、NE[(233.14±25.59)ng/L]、ACTH[(10.12±1.53)ng/L]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P神经阻滞+腰方肌阻滞联合静脉镇痛可增强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降低疼痛评分,加快应激指标复常,缩短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减少舒芬太尼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硬膜外分娩镇痛中转剖宫产术麻醉失败的发生率以及失败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1月实施硬膜外分娩镇痛孕妇1 143例。决定中转剖宫产后硬膜外腔给予1%利多卡因3 ml作为试验剂量,观察5 min后给予1%罗哌卡因7 ml,罗哌卡因使用后超过20 min未起效者为硬膜外麻醉失败,改用全身麻醉补救。收集产妇体重、身高、产次、ASA分级、硬膜外镇痛开始时宫口扩张情况、VAS疼痛评分、麻醉医师资历、实施椎管内阻滞技术细节、椎管内分娩镇痛持续时间、暴发疼痛时需要通过硬膜外导管单次追加药物的次数以及新生儿体重等;采用Logistic回归对硬膜外麻醉失败的相关因素进行综合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下面积(aera under curve, AUC)图检验模型拟合效果。结果经阴道分娩失败后中转剖宫产243例,中转率为21.3%,硬膜外麻醉失败共计81(33.3%)例,暴发疼痛次数及硬膜外分娩镇痛持续时间>6 h对硬膜外麻醉效果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硬膜外分娩镇痛持续时间>6 h方面,其比值比(odds ratio, OR)为0.536。当前模型的预测结果,其ROC AUC为0.789,与AUC为0.5的随机模型相比,当前模型的预测效果明显优于随机模型(P<0.05)。结论导致硬膜外分娩镇痛中转剖宫产麻醉失败与镇痛持续时间和镇痛效果不佳产妇主动增加药物剂量有关,可作为临床参考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硬膜外分娩镇痛转行硬膜外剖宫产麻醉失败的因素并加以总结。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7年5月由妇产科收治的146例硬膜外分娩镇痛转行硬膜外剖宫产的产妇,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硬膜外剖宫产麻醉效果的成功与否,分为麻醉成功组和麻醉失败组,其中成功组120例;失败组26例。观察并记录两组产妇在镇痛前以及镇痛30min后VAS(视觉模拟评分法)的评分、分娩镇痛持续时间、补救镇痛的次数、平均动脉压。结果在本次硬膜外分娩镇痛转行硬膜外剖宫产麻醉中,失败率为17.8%;麻醉失败组的产妇在镇痛过程中的镇痛持续时间和镇痛补救次数明显多于成功组;两组产妇在镇痛持续时间、镇痛补救次数以及转行剖宫产时的平均动脉压在比较上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次研究发现导致硬膜外分娩镇痛转行硬膜外剖宫产麻醉失败与动脉压的改变、镇痛持续时间和镇痛补救次数有关,可作为临床参考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剖宫产手术后不同的镇痛效果对产妇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09年1月到2009年12月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手术的足月初产妇100例,术毕按手术的顺序随机等分为二组实验组50例,术后采用中药脐疗镇痛,对照组50例,术后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观察2组镇痛效果及产妇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术后12、24、48h视觉模拟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24、48h宫底高度分别为(-0.78±0.38)cm、(-1.37±0.41)cm,对照组24、48h宫底高度分别为(-1.15±0.22)cm、(-1.80±0.62)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h副作用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两组术后患者术后72h出血量实验组为(151.96±32.33)ml,对照组为(194.94±44.09)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开始床上活动时间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0.3±3.6)h、(15.2±2.1)h;下床活动时间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2.7±4.4)h、(31.4±4.0)h;肛门排气时间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6.1±3.80)h、(47.8±7.2)h,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自主排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手术使用中药膊脐与采用静脉自控镇痛相比较,可取得同样的满意效果,而中药膊脐可使产妇提早起床活动,有利于减少产后出血,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在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中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剖宫产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组为布比卡因组0.225%布比卡因与100μg/ml吗啡共100ml;观察组为罗哌卡因组0.2%罗哌卡因与100ug/ml吗啡,进行硬膜外术后镇痛。采用负荷剂量+持续剂量给药模式,持续剂量背景流速2mL/h。用VAS分评价镇痛效果,同时观察硬膜外术后镇痛中的并发症。结果两组镇痛效果都较为满意,VA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罗哌卡因硬膜外术后镇痛效果可靠,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中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分娩镇痛的患者实施体位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将82例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分娩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以住院单双号的形式将其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患者给予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对照组则不进行分娩镇痛,同时两组给予不同的体位护理,分析护理后产妇的疼痛程度评分、焦虑评分、产后2h出血量和新生儿的情况。结果护理后,研究组产妇疼痛程度评分、焦虑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产后2h的出血量和新生儿的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位护理对于剖宫产再次妊娠分娩镇痛的患者有较好的效果,能够促进产程进程,减少产妇危险的发生,对新生儿影响较小,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