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产科硬膜外分娩镇痛转行硬膜外剖宫产麻醉失败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4月本院产科接收的18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所有产妇均在硬膜外分娩镇痛中途改行剖宫产术进行分娩,统计产妇经硬膜外导管麻醉成功情况,并按麻醉成功/失败将其分入研究一组和研究二组。对比两组硬膜外镇痛相关指标及基线资料,探究导致麻醉失败的危险因素。结果180例产妇硬膜外剖宫产麻醉失败率为10.56%(19/180);研究一组和研究二组基线资料、镇痛前疼痛评分、镇痛时宫口开指情况、镇痛半小时后疼痛评分等指标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研究一组镇痛追加次数明显少于研究二组,且镇痛持续时间明显短于研究二组(P<0.05)。结论产科硬膜外分娩镇痛转行硬膜外剖宫产麻醉失败主要与镇痛追加次数增加、镇痛持续时间延长有关,临床麻醉医生应严格把控镇痛追加指征以及麻醉用药剂量等,以改善母婴结局。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阿片类药物在剖宫产麻醉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100例择期行剖宫产产妇,按照随意分配法将所有的产妇分为50例治疗组和50例对照组,治疗组产妇采用阿片类药物联合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阻滞麻醉,予以对照组产妇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阻滞麻醉。观察对比两组患者麻醉镇痛效果。结果治疗组产妇感觉神经阻滞及运动阻滞神经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产妇麻醉镇痛满意度(100.00%)比对照组(88.00%)高;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3.42%)比对照组(28.80%)低。两组存在较大差异。结论阿片类药物在剖宫产麻醉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临床应用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将分娩镇痛用于剖宫产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效果。方法将2018年2月到2019年1月在本院妇产科进行阴道分娩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产妇作为对象进行研究观察,共计76例,以产妇是否选择分娩镇痛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n=48,不接受分娩镇痛)与镇痛组(n=28,接受分娩镇痛)。比较两组产妇的临床指标、并发症情况、顺产率与不同宫口直径时的疼痛情况。结果两组产妇的各项临床指标与产后尿潴留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镇痛组产妇的顺产率高于对照组;镇痛组产妇不同宫口直径时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有较大的差异(P<0.05)。结论将分娩镇痛用于剖宫产后再次妊娠产妇阴道分娩中的效果显著,且安全,产妇的疼痛感明显减轻,顺产率明显提高,应积极向产妇推广并使用。
简介:目的观察剖宫产术后不同镇痛方式对产妇的泌乳状况及对血清泌乳素(PRL)的影响。方法孕足月初产妇120例分为四组;A组剖宫产术后采用硬膜外芬太尼、布比卡因自控镇痛(PCEA);B组为剖宫产术后静脉芬太尼自控镇痛(PCA);C组为剖宫产术后未行镇痛;D组为阴道自然分娩。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PRL浓度,VAS估计镇痛效果。结果24h后,B组疼痛评分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48h不同时间,C组疼痛评分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h前,C组疼痛评分高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D组产妇产后开始泌乳时间早、母乳量充足时间晚、7d纯母乳喂养率高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24h、48hPRL水平均明显高于产前(P〈0.01);C组产后24h、48h,PRL水平均低于A/B/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采用芬太尼、布比卡因硬膜外镇痛效果优于静脉镇痛,产后镇痛未见对血PRL水平及泌乳等的影响,疼痛是影响产妇泌乳的因素之一。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将分娩镇痛用于剖宫产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效果。方法:将 2018年 2月到 2019年 1月在本院妇产科进行阴道分娩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产妇作为对象进行研究观察,共计 76例,以产妇是否选择分娩镇痛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 n=48,不接受分娩镇痛)与镇痛组( n=28,接受分娩镇痛)。比较两组产妇的临床指标、并发症情况、顺产率与不同宫口直径时的疼痛情况。结果:两组产妇的各项临床指标与产后尿潴留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P>0.05);镇痛组产妇的顺产率高于对照组;镇痛组产妇不同宫口直径时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有较大的差异( P<0.05)。结论:将分娩镇痛用于剖宫产后再次妊娠产妇阴道分娩中的效果显著,且安全,产妇的疼痛感明显减轻,顺产率明显提高,应积极向产妇推广并使用。
简介:目的:观察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产妇的泌乳状况及对血清泌乳素(PRL)的影响。方法:选择足月初产妇90例,随机分为3组:I组(n=30)在剖宫产术后施行硬膜外芬太尼+布比卡因自控镇痛(PCEA组);Ⅱ组(n=30)在剖宫产术后不予施行术后镇痛(非镇痛组);Ⅲ组(n=30)经阴道自然分娩。每组产后均随访72h。采用化学荧光免疫法测定血清泌乳素(PRL)浓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定法(VAS)估计镇痛效果。结果:PCEA组VAS明显低于非镇痛组(P<0.01),睡眠较好,术后MAP、HR平稳,无呼吸抑制等并发症;PCEA组初乳时间明显早于非镇痛组(P<0.05)。三组病人产后的PRL均较产前明显升高(P<0.01);其中PCEA组术后24h、48h的PRL,明显高于非镇痛组(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应用芬太尼+布比卡因施行PCEA。镇痛效果确切、安全,泌乳素分泌增加,促进提前泌乳。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分娩镇痛中转剖宫产的条件及麻醉方式,对产生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分娩镇痛中转剖宫产手术产妇9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所有产妇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有49例产妇,一组为观察组有49例产妇。对照组的麻醉方法为腰硬联合麻醉法,而观察组则实施的是连续硬膜外麻醉法,对比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 表现在血压波动上,观察组产妇血压更为稳定,表现在入手术室至胎儿剖出时间上,观察组的时间更短,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现在麻醉阻滞效果上,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现在新生儿剖出后1min、5minApgar评分上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分娩镇痛中转剖宫产产妇中应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及腰硬联合麻醉法效果相当,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产妇的血压更为稳定些,胎儿娩出时间更短,减少有创操作次数,但在实际应用中是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