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 要:当前脱贫攻坚已到决战决胜的最紧要关头,围绕实现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核心任务,聚焦农村贫困人口住房安全有保障,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切实解决农村贫困人口住房安全问题,如期完成行业扶贫任务,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坚实基础。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云南省鼠疫疫源地水样中8种金属元素含量。方法2015年12月至2016年11月选取云南玉龙、剑川和梁河鼠疫疫源地作为采样地,按春、夏、秋、冬4个季节,在有鼠类活动的区域采集地表水,应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水样中钙(Ca)、铁(Fe)、锌(Zn)、铬(Cr)、铅(Pb)、锰(Mn)、镉(Cd)、铜(Cu)8种金属元素含量,对数据[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玉龙、剑川和梁河鼠疫疫源地分别采集26、58、54份水样。3个鼠疫疫源地Pb和Cd元素含量[玉龙:0.19(0.78)、0.08(0.07)mg/L;剑川:0.23(0.56)、0.03(0.06)mg/L;梁河:0.13(0.61)、0.09(0.08)mg/L]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Pb:0.10 mg/L,Cd:0.01 mg/L)。8种金属元素含量除Ca、Cd两种元素含量在3个疫源地地区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外,其余6种金属元素含量地区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玉龙鼠疫疫源地Ca元素含量最高,梁河鼠疫疫源地最低(P均< 0.017)。玉龙鼠疫疫源地除Fe元素外,其余7种金属元素含量季节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剑川鼠疫疫源地除Cr元素外,其余7种金属元素含量季节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梁河鼠疫疫源地除Ca元素外,其余7种金属元素含量季节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结论3个鼠疫疫源地水中Pb和Cd元素含量较高,玉龙和剑川鼠疫疫源地水中金属元素含量季节变化趋势接近。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湖南省尘肺病流行病学特点。方法于2018年11月,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诊断的尘肺病患者的工种、尘肺类型、尘肺分期、接尘工龄、发病年龄和合并症等信息,共收集尘肺病3 325例,其中,职业性尘肺病患者651例(19.58%),临床诊断尘肺病患者2 674例(80.42%)。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与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651例职业性尘肺病患者年龄35.59~85.15岁,平均发病年龄(54.27±8.29)岁,平均接尘工龄(14.74±8.60)年。2 674例临床诊断尘肺病患者年龄26.85~87.02岁,平均发病年龄(55.26±7.38)岁,平均接尘工龄(18.83±9.35)年。与矽肺患者比较,煤工尘肺患者的接尘工龄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期煤工尘肺患者接尘工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78,P<0.05)。651例职业性尘肺患者无合并并发症病例,2 674例临床诊断尘肺患者中,出现并发症710例(26.55%)。结论湖南省临床诊断尘肺病需引起进一步的关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04-2018年甘肃省甲型肝炎(甲肝)时空分布与聚集性特征,为甲肝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04-2018年甘肃省各县(区)甲肝病例报告数据,描述甲肝疫情流行特征,采用SaTScan 9.1软件进行时空扫描分析、ArcGIS 10.3软件实现扫描结果可视化。结果2004-2018年甘肃省甲肝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0.91/10万,报告发病率呈现下降趋势,周期性和季节性均不明显;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EPI)后,年均报告发病率异常高值的7个县(区)位于临夏回族自治州和甘南藏族自治州;2004-2012年各年龄组发病RR值均低于0~9岁组(P=0.000)。除2015年0~9岁组外,2013-2018年各年龄组发病RR值低于≥60岁组(P=0.000);年均报告发病率的趋势由北向南逐渐升高,由西向东逐渐升高;时空扫描结果显示:2004-2018年甘肃省甲肝发病存在时空聚集性。2004-2008年探测出1个一级聚集区,聚集半径为91.95 km,时间为2004-2005年,主要分布在临夏回族自治州和陇南市。2009-2018年探测出1个一级聚集区,聚集半径为183.26 km,时间为2009-2012年,主要分布在甘南藏族自治州、临夏回族自治州、定西市和陇南市。结论2004-2018年甘肃省甲肝发病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流行模式有了很大的变化,周期性和季节性均不明显。0~9岁组儿童甲肝报告发病率显著下降且低于其他年龄组,≥60岁人群发病率最高应被重点关注。甲肝存在时空聚集性,重点防控区域在甘肃省西南部地区。
简介:摘要: 作为连接波斯湾和红海重要交通运输通道之一的沙特东部省货运铁路,由于线路穿行人烟稀少的鲁卜哈利沙漠受到风蚀、沙埋、道床板结和地基不均匀沉降等多种病害 [1] ,同时为避免脱轨和倾覆 , 重载列车在通行部分路段时需要限速在 30~60 公里 / 小时以内。为提高通行效率、降低脱轨风险,项目业主单位沙特铁路总局( SRO )通过公开招标选定了多家企业采取分阶段、分标段对于该铁路进行修复改造升级,作者曾在承揽上述项目两个标段的某大型建筑央企工作,面对施工段分散、工期紧张、报批繁琐等施工组织难点,项目团队需要采取筹划施工准备和分段平行施工、规范技术施工和商务管理、天窗作业统筹安排、提高品牌效益和履行社会责任等应对措施,项目于 2020 年 2 月 21 日完成主体工程施工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河南省临床重点专科科研教学产出情况,分析现状及存在问题,为专科能力提升提供科学依据与建议。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收集2015—2019年河南省临床重点专科科研数据,应用EpiData 3.0进行数据录入,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卡方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对河南省国家级和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医疗人才队伍、学术、科研及教学产出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河南省国家级与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之间学术素养和科研能力持平、科研教学能力之间仍有较大差距。结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需全面提升科研教学能力,应进一步壮大医疗人才队伍,重点关注高水平学术平台的交流和研究型人才的培养。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河北省散发腹泻病例诺如病毒的分子特征。方法收集2015年9月至2016年12月,河北省6市哨点医院散发腹泻病例粪便标本,用实时荧光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方法检测标本中的诺如病毒。阳性标本进行基因片段扩增,并测序进行序列比对,确定基因型。对测序所得序列与基因库中诺如病毒参考序列进行同源比对,并做进化树分析。结果共采集腹泻便样本1 240份,检出诺如病毒阳性样本58份,其中GI型5份,GII型53份。对诺如病毒阳性样品RNA进行测序,得到21条主要衣壳蛋白(VP1)区序列和17条RNA依赖的RNA聚合酶(RNA-dependent RNA-polymerase,RdRP)区序列。经过与GenBank中诺如病毒参考序列比对,得到VP1区5种基因型,GII.4型最多(10/21),其次为GII.17型(4/21),其他还有GII.2型(3/21)、GII.3型(3/21)和GII.6型(1/21)。RdRP区有2种基因型,分别为GII.P17型(4/17)和GII.Pe型(13/17)。结论河北省感染诺如病毒散发腹泻病例以GII.4型和GII.17型为主,其他型别也有检出,需要进一步加强监测,及时发现新型毒株。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贵州省不同等级公立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建设和发展状况,为本省重症医学质量改进及学科建设提供方向和决策依据。方法通过表格填报和(或)现场调查的方式获取贵州省各级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资源状况,填报时间为2017年5月至2018年2月,现场调查(部分医院)于2018年3月进行。2018年贵州省医院数据从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获取,该数据于2019年11月28日在线发布。对纳入的信息按ICU建设状况、主要设备配置状况和技能开展状况等方面进行归纳分析。结果本次调查共纳入39家三级医院和77家二级医院,分别占该等级公立医院数的76.5%(39/51)和50.0%(77/154);三级、二级综合医院分别占该等级综合医院的86.8%(33/38)和50.4%(69/137)。在ICU建设状况方面:与二级医院相比,三级医院ICU成立更早〔年:2011(2008,2012)比2013(2011,2015),P<0.01〕,拥有的ICU床位数、医生和护士人数更多〔张:15(11,20)比8(6,10),名:9(8,11)比6(5,7),名:25(20,41)比15(12,19),均P<0.01〕,但ICU医生/床位比、ICU护士/床位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ICU设备配置状况方面:与二级医院ICU比较,三级医院ICU有更多的呼吸机和更高的呼吸机/床位比、更多的输液泵及更高的输液泵/床位比、更多的监护仪、胃肠营养泵和单人间,有负压病房的比例更高〔呼吸机(台):14(10,18)比6(4,8),呼吸机/床位比:1.0(0.7,1.1)比0.8(0.6,1.0),输液泵(台):10(6,20)比5(3,8),输液泵/床位比:0.8(0.0,1.0)比0.0(0.0,0.4),监护仪(台):18(13,24)比9(6,12),胃肠营养泵(台):2(1,5)比1(0,3),单人间病房(间):2(1,3)比1(0,3),负压病房:53.8%(21/39)比31.5%(23/73),均P<0.05〕;此外,配备便携式呼吸机、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仪(PiCCO)、主动脉球囊反搏泵(IABP)、体外膜肺氧合机(ECMO)、B超机、支气管镜、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监测设备、脑电图双频指数(BIS)监测仪、床旁胃镜、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仪的比例更高〔分别为86.7%(26/30)比59.6%(28/47),43.3%(13/30)比1.5%(1/66),14.3%(4/28)比0%(0/65),10.7%(3/28)比0%(0/65),62.5%(20/32)比37.3%(25/67),97.1%(33/34)比63.6%(42/66),60.6%(20/33)比28.4%(19/67),17.2%(5/29)比0%(0/65),27.6%(8/29)比1.5%(1/65),77.4%(24/31)比52.3%(34/65),均P<0.05〕。在能开展的技能方面,与二级医院ICU比较,三级医院ICU开展颅内压监测、腹内压监测、超声诊断、支气管镜检查治疗和血液净化的比例更高〔31.6%(12/38)比14.7%(11/75),75.7%(28/37)比38.6%(27/70),61.5%(24/39)比24.3%(18/74),89.7%(35/39)比45.9%(34/74),92.3%(36/39)比48.6%(36/74),均P<0.05〕。结论本次数据主要来自贵州省公立综合医院。三级医院较二级医院更早建立ICU,其ICU规模更大,硬件配置更优,能开展的技术更多;但二、三级医院ICU之间人力资源状况类似。二、三级医院均需提升ICU人力和设备配置以及拓展各项ICU技能,且二级医院的需要可能更迫切。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超声质控指标探讨湖北省超声质控工作中面临的基本问题。方法依据2019年全国医疗质量数据抽样调查结果,分析湖北省12家省部级医院、61家地市级医院和151家县区级医院质控数据,通过比较各级医院超声医师基本情况、结构质量指标(平均每日门诊、急诊、体检、住院超声检查人次;超声科医患比;超声科医师数与诊断仪器数比)、过程质量指标(平均住院超声检查预约时间、危急值通报例数)、结果质量指标(超声报告阳性率和超声诊断符合率)来反映湖北省224家不同隶属关系医院的超声质控现状。不同级别(省部级、地市级和县区级)医院上述超声质控指标比较,采用χ2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后再行两两间比较。结果本次抽样调查的2556名超声医师在各级医疗机构中的平均数量、年龄、职称、学历构成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9.218,χ2=44.830、17.039、1208.716,P均<0.05);超声结构质量指标平均每日门诊、急诊、体检、住院超声检查人次,超声科医患比在各级医院中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5.990、40.390、21.877、54.520和5.740,P均<0.05);而超声科医师数与诊断仪器数比在各级医院中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超声过程质量指标平均住院超声检查预约时间、危急值通报例数在各级医院中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超声结果质量指标超声报告阳性率在地市级医院和县区级医院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21,P<0.05),而超声诊断符合率在各级医院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湖北省不同隶属关系医院在超声结构质量指标中存在一定差异,尤其是超声医师学历和年龄构成比,积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重视超声过程和结果质量指标,建立完善的质控体系将对提高我省超声诊断水平发挥重要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湖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疫情输出风险及其他各省从湖北输入疫情的风险。方法获取截至2020年2月14日我国各省报告病例数(不含临床诊断病例;不含中国香港、澳门和台湾数据)和百度迁徙指数,对各省累计报告病例数和湖北迁出指数进行相关分析,评估湖北疫情输出风险和其他省疫情输入风险。结果全国累计报告确诊病例49 970例,其中湖北37 884例。湖北平均每天迁出至其他省的指数为312.09,武汉和湖北其他市分别为117.95和194.16。各省累计报告病例数与湖北、武汉及湖北其他市迁出至各省的人口迁徙指数均成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4、0.84和0.81;湖北、武汉及湖北其他市人口迁出分别可解释线性模型71.2%、70.1%和66.3%的变异。湖北高输出风险时间集中在1月27日前,其中1月23日前的疫情输出风险主要来源于武汉,之后主要来源于湖北其他市。疫情输入风险排前3位的是湖南、河南和广东,累计风险指数分别为58.61,54.75和49.62。结论我国各省疫情主要由湖北输入引起,湖北限制人口流出、各省加强对湖北省迁入人员的检疫,可以较大程度降低各省(除湖北)疫情持续传播风险。
简介:摘 要: 利用NOAA/ESRL PSD提供的逐日在分析资料,包括温度场、相对湿度场、风场、比湿场、地面气压场等,对发生在2015年6月28日发生在陕西省的一次暴雨过程中的水汽通量、水汽通量散度以及垂直速度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并着重研究了本次暴雨过程中的水汽的来源及其传输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来自孟加拉湾、青藏高原的水汽输送对暴雨产生有重要作用,而来源于西太平洋及高纬西风带、南海等地的水汽输送对陕西暴雨存在一定的加强作用。同时,暴雨期间,陕西省均处于上升气流区,水汽通量散度在850hPa上为负值区,有水汽的汇集;而同时段的500hPa上,则为水汽的损失区,高-低空的这种水汽配置状况,有利于水汽的上升,从而增强暴雨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