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艺术反映生活是一个朴素而真知的道理。生活现象是每一个人熟悉而又亲历的具体行为过程,其中,往往伴随着随之而生成的思想和观念,当这一现象被定格在艺术的框架之中时,随之显现的便是由此而生的艺术行为和艺术观念,这个定格过程便被视为艺术实践活动,由此生成的东西则又被视为艺术观念或思想。音乐美学观念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然而,既有的音乐美学观念却并不如此。它将人们熟知的生活现象与音乐现象切分为没有必然联系的两种现象,将审美的无功利性视作唯一目的。当我们把审美作为目的的时候,所遵循的可能只是逻辑规律,它有可能完全符合逻辑的推理,但遗感的是,它不符合事实。
简介: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一生热爱音乐,在音乐美学方面也有重要的贡献.前辈音乐史家指出他的音乐美学观立足于儒家崇雅贬俗的正统理论,但比较开明.不过,音乐史研究要想达到"知人论世",达到全面把握白居易音乐美学观,仍需要结合诗人生平行状和他的全部诗文深入考察.例如,要准确理解他在等文中表述的正统儒家崇雅思想,应该了解他撰文时的特定条件,知道它们原是官方授职考试的答卷.又如,在白居易实际乐舞生活层面,有许多与其理论宣言层面的儒家美学观矛盾的地方,可知他内心崇雅其实与爱俗并存,而他生平的前后期崇雅与爱俗的侧重也大不相同.这种崇雅与爱俗的矛盾统一,在唐代其它文人身上也多有发生,籍此可以进一步了解探索我国古代文人士大夫深心多层面矛盾组合的秘密.
简介:在民族音乐学接受后现代理论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人类学思维和方法的影响,从而体现出某些不同于哲学、美学领域后现代思潮的个性化特点。基于对表象意识的认同与否,后现代理论大体分为怀疑论者和建设论者两派。以梅里安姆、赖斯等人为代表的现代民族音乐学,先后采纳了学术上有承继关系的博厄斯人类学多元文化观和后现代建设论文化观,以较宽容、理性的态度来处理和面对各种音乐文化危机现象的同时,还一定程度削弱、化解了由彻底、极端的后现代怀疑论所带来的某些尖锐矛盾问题。对于中国民族音乐学学者来说,这是一种值得进行反思、批评,同时予以学习、研究、借鉴的后现代学术发展思路。
简介:音乐民族志书写以共时性研究为基础平台,以“社会一个体”一维为核心,其中也或隐或显地蕴含着历时性研究的意图和任务。结合文本符号学视角看,云南跨界族群音乐文化研究系统包含“当代共时研究文本〉多元历时研究文本〉共时态可读文本〉共时态可写文本”四种互文性文本类型,它们在三个层级的“元文本-对象文本”关系平台上依次展开对话交流。在此多重互文性过程中,云南与东南亚跨界族群音乐文化的文本二重性、历时文化语境中由隐而显的政治边界以及当下社会语境中跨界音乐文化格局的“解构-重构”等学术话题也一一展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