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积极共情反馈式心理护理对焦虑症患者的影响。方法:在2022年10月-2023年10月期间选取到本院就诊的67例焦虑症患者,采用单双序号法,分为对照组(n=33,常规心理护理)和观察组(n=34,积极共情反馈式心理护理),从焦虑状态、康复效果2个方面比较。结果:观察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入睡时间短于对照组,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焦虑症患者中实施积极共情反馈式心理护理,利于改善患者的焦虑情绪,增强康复效果,可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精神分裂症障碍患者在接受疾病诊治中,再实施共情护理干预,分析患者生活质量、述情障碍有何变化。方法: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均在2020.6一2021.6月期间诊治疾病,现用回顾分析方式,依据其护理方式分对照组、观察组,各20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共情护理干预,分析干预结果。结果:护理前TAS-20评分差异小(P>0.05),护理后,观察组TAS-20评分高于对照组(P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甲状腺切除术护理中实施共情护理的价值。方法:取63例观察对象(即:2019年06月至2021年09月在我院接受甲状腺切除术的患者),抽签分组,给予共情护理(共情组,n=32)和常规护理(参照组,n=31),比较疼痛度评分、并发症率、SDS、SAS得分。结果:术后6h、12h,24h,共情组疼痛度评分(3.35±0.54)、(1.96±0.53)、(1.27±0.68)分,比参照组低,护理后,共情组并发症率6.25%,SDS(41.53±6.04)分,SAS(44.39±6.72)分,比参照组低,P<0.05。结论:对甲状腺切除术患者实施共情护理可减轻其术后疼痛度和心理应激反应,有效预防并发症,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的负面情绪及生活质量经共情护理模式护理方案干预后的改善情况。方法:本次研究(时段为2022年10月至2023年9月)中包含的抑郁症患者数量为66例,基于护理方案的不同将全部研究对象均等拆分至对照组(常规护理)及观察组(共情护理)内,并对两组间的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抑郁(SDS)及生活质量(SF-36)指标得分均优于对照组,且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共情护理模式护理方案的科学干预下,抑郁症患者的不良情绪得以明显缓解,生活质量水平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临床效果确切。
简介:[摘要] 背景与目的:食管和下咽鳞状细胞癌(HSCC)是最常见的双原发肿瘤,预后较差。人们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来阐明其病因,但其致癌机制仍不清楚,因此早期诊断对该病临床治疗策略的选择及预后至关重要。本文旨在探讨电子喉镜在初治食管癌共病下咽癌诊断中的重要性及其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14年6月—2023年6月吉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322例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及确诊为食管癌共病下咽癌患者的临床特点,比较分析食管癌患者进行或未进行喉镜检查下咽癌的诊断率。结果:322例初治食管癌患者中,有113例(35.1%)单纯进行胃镜检查,检出食管癌共病下咽癌13例(11.5%);另209例(64.9%)进行了胃镜联合喉镜检查,检出食管癌共病下咽癌36例(17.2%),其中单纯由喉镜检出下咽癌13例(36.1%)。在由胃镜确诊的36例食管癌共病下咽癌患者中,无痛胃镜检出28例(75.7%)。在49例食管癌共病下咽癌患者中,同时性癌44例(89.8%),异时性癌5例(10.2%)。49例食管癌共病下咽癌患者中位年龄57.8(48.3~63.5)岁,男性42例 (85.7%),有吸烟史47例(95.9%),有饮酒史39例(79.5%)。下咽癌生长的主体部位在梨状窝区的30例(61.2%),下咽后壁的12例(24.5%),环后区7例(14.3%)。下咽癌中早癌3例。113例未进行喉镜检查及209例进行喉镜检查的食管癌患者食管癌病理学分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子喉镜在食管癌共病下咽癌的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建议对食管癌患者常规开展喉镜检查并作为定期随访项目;中年、男性、吸烟、饮酒是食管癌共病下咽癌患者的重要临床特点。
简介:背景:以往在体外采用地塞米松、生长因子或用成骨样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按1∶1混合培养诱导成骨均存在种种局限。目的:观察在Transwell小室环境下成骨样细胞与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共培养及成骨样细胞定向诱导骨髓基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可行性。方法:取第3代乳兔成骨样细胞与第3代兔骨髓基质干细胞接种共培养于Transwell小室内,成骨样细胞接种于培养板底层,骨髓基质干细胞接种于Transwell膜内膜上作为实验组。以骨髓基质干细胞单独接种于Transwell小室内,下层为基础培养液作为对照组。结果与结论:实验组共培养骨髓基质干细胞明显向成骨细胞分化,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骨髓基质干细胞茜素红染色强阳性,可见呈红色结节,经PT-PCR扩增后,可见成骨启动基因核心结合因子α1的表达;对照组未见矿化结节。说明应用Transwell小室可实现成骨样细胞与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共培养,并能定向诱导骨髓基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
简介:目的:探讨共刺激信号分子(CD80、CD86)的表达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数量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初诊ITP患者30例、完全缓解ITP患者25例为研究对象,健康志愿者25例为正常对照者。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19~+CD5~+、CD19~+CD80~+、CD19~+CD86~+、CD41a~+IgG、CD41a~+IgM及CD19~+B细胞内IgG和IgM的表达,并与ITP患者的临床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初诊ITP患者B1(CD19~+CD5~+)细胞数均显著高于完全缓解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初诊组ITP患者CD19~+CD80~+细胞数均明显高于完全缓解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初诊组ITP患者CD19~+B胞内抗体IgG和IgM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完全缓解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治疗后完全缓解组ITP患者IgG和IgM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难治组ITP患者治疗前后IgG和IgM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CD19~+CD80~+细胞数与Th1的表达水平及Th1/Th2的比例呈正相关(r=0.502,r=0.471,P<0.05)。CD19~+CD80~+细胞数与IgG和IgM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552,r=0.467,P<0.05),与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r=~-0.424,P<0.05)。IgG和IgM表达水平与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r=~-0.658,r=~-0.526,P<0.05)。结论:ITP患者外周血CD19~+B细胞共刺激信号增强,导致B淋巴细胞异常活化,介导免疫系统发生紊乱,参与ITP发病。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以共情理念为导向的护理干预对帕金森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6月至2024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帕金森患者5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时间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5例,常规护理)与观察组(25例,以共情理念为导向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负面情绪及生活质量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在生活饮食、精神状态、行动能力、社会生活评分为90.76±0.24、91.43±0.76、91.65±0.76、90.45±0.22,优于对照组82.54±0.17、84.56±0.65、85.87±0.65、84.56±0.13。结论:以共情理念为导向的护理干预对帕金森患者的护理效果理想,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今后护理中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