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梅州市周江镇第一小学 514000
摘要: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使学生的知识面变得更宽广,培养其发散思维,提升其认知能力。在开展阅读教学时,教师应注意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主动积累、梳理整合、形成语感,重点培养其形成阅读、感悟、理解、分享、展示、交流的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本文探析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激发浓厚的阅读兴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设“整本书阅读”拓展型学习任务群。由此可见,阅读在教学中有相当大的比重。如果学生对阅读没有兴趣,甚至对语文学习有厌烦情绪,不愿阅读,没有语感,更别说有感情地朗读,那么是很难学好语文的。所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非常重要。教师如何让学生由被动阅读变为积极主动阅读呢?
在阅读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用有趣的谜语、生动的故事、充满悬念的问题、紧张的竞赛等来创设情境导入,调动学生的好奇、兴奋等情绪,使学生迅速进入阅读情境。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时,教师可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桂林的山水美景,激起学生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为学生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感情打下基础。
在教学中,师生还应平等地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应是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并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使学生在互相讨论、互相促进的共同活动中成为能动的学习主体。教师要注意倾听学生的见解,使学生在课堂上敢说、爱说。例如,在《麻雀》一课的小结环节,我总结道:“读了这篇课文,我们从老麻雀奋不顾身抢救小麻雀的描述中,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话音刚落,一名学生立刻举手,认真地说:“老师,我不同意说母爱,因为课文从头到尾都没有写老麻雀是公还是母。”我听后,马上笑着说:“你读得很认真,想得也很好。看来老师的概括不准确,那怎么说才确切呢?”课堂又一次活跃了,同学们总结出:这篇课文表现了一种亲子之情。在这种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自然而然地发挥出来,并且获得了精神上的愉悦。
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为学生的宝贵财富,让学生终身受益。因此,在小学阶段,教师要十分重视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学生一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能主动进行阅读,自主探究,学有所得。
好的阅读习惯很多:阅读时,做到手脑并用,读思结合;不动笔墨不读书,对书中的好词好句进行圈点、批注,记录阅读感受和体验,并主动与他人分享;及时记下自己的感悟和疑惑;通过诵读、改写、表演等形式,表达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在阅读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试着解决问题;善于总结心得和感悟;创意续编故事……
阅读教学不是封闭、单一地在教室内读课文,也不是单纯认识几个词句。阅读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加深刻全面地理解汉语文化的精髓,从而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因此,阅读应该在阅览室或在广阔的生活实践中进行。教师要结合阅读教学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学生架起从课内到课外的阅读桥梁,引领学生走进博物馆、科学馆、红色教育基地等,使其拓宽阅读范围,养成广泛阅读的习惯。
三、指导有效的阅读方法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各个学段的要求和重点不同。教师要认真研读课标,把握不同学段的阅读要求,并将其渗透于教学,使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随着年级升高,教材中出现了不同题材的文学作品,阅读方法及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如写景抒情类散文侧重朗读,说明文、游记类文章需要边读边想,童话故事可分角色朗读、带着动作表演,体验情感。朗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培养语感,整体感知文章内容,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应以讲代读,而应该让学生在读中感知、体会。教师要留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给他们亲近文本、理解文本的机会,再进行适当点评。读完之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多方面、多角度地各抒己见,对文本进行多元化评价,做到教学评一体化。例如,教学《鸟的天堂》这篇课文时,在理解重点词句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自由读并在小组内交流。学生知道课文讲了作者两次到“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第一次是黄昏,作者看到美丽的大榕树生着无数根,枝叶繁茂,郁郁葱葱;第二次是早晨,作者不仅看到了大榕树,还看到了无数的鸟,证实了“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小组阅读法、师生共读法等,或组织角色扮演,开展阅读比赛、诗文朗诵比赛等阅读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进行阅读交流,一起探讨文章的写作特点、优美句段、思想感情等。在自己的见解被肯定之后,学生就会与文章、与教师产生思想共鸣,从而产生阅读的成就感,由此激发阅读的兴趣和激情。这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进而全面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目前,在语文检测中,我们发现有一定篇幅的阅读理解试题,有课内的文章也有课外的阅读题目,学生不容易得分。这主要是因为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不够强,平时没有注意很好地去理解课文,课外阅读量不大等。所以,教师在平时应多注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让学生养成通读整篇文章、总结中心思想的习惯,学会正确理解字词句段篇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平时多读课外书,多查阅工具书,这样就不会因理解片面而失分。 教师要适当组织阅读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使学生从生活中积累素材,为写作做准备。比如,教师可以建立班级图书角,结合语文阅读教学给学生推荐阅读书目,及时交流读书感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总之,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运用一定的策略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为学生的快乐阅读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廖敏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和创新策略研究[J].中外交流.2021,28(9).
[2]卢弟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中外交流.2021,2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