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掌握孕产妇手术前血源传播疾病的感染情况,避免因输血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纷。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8636例手术前孕产妇血清乙肝“两对半”(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丙型肝炎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Ⅱ型(抗-HIV1/2)以及梅毒初筛试验(TRUST)和梅毒复查试验(TPPA)。结果患者血液传染指标异常的总阳性率为8.9%,其中HBsAg阳性486人(阳性率5.63%)、抗-HCV阳性4人(阳性率0.046%)、抗-HIV1/2阳性3人(阳性率0.036%)、梅毒复查阳性276人(阳性率3.19%)。结论对孕产妇输血前进行血液传染指标检测,有利于患者传染性病原体被及时发现和治疗,防止医院交叉感染和母婴垂直传播疾病,减少或避免因输血引起的不必要医疗纠纷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输血前、术前、产前抗-TP、抗-HIV1/2、HBSAg、抗-HCV4项血液传染性指标检测结果,及时发现潜在的感染源,同时还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医患纠纷。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输血前、术前、产前70例患者血液进行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1/2)、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四项感染性疾病指标检测,并分析其检测结果。结果抗-TP、抗-HIV1/2、HBSAg、抗-HCV四项感染性疾病指标阳性患者6例,阳性率为8.57%;其中以HBSAg阳性率最高,3例,占50.00%,与其他三项感染性指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液虽然经过采供血机构严格的检测,但由于检测误差、试剂的灵敏度、疾病的窗口期以及存在着我们未知或未检测的感染性因素等原因,输血同样有可能发生感染经血传播疾病。输血前、术前、产前抗-TP、抗-HIV1/2、HBSAg、抗-HCV四项感染性疾病指标的检测可以确定患者在进行相关治疗前是否患有以上四种与输血相关的感染性疾病,同时在进行相关治疗前进行4项血液传染性指标检测,对感染源采取必要的预防隔离措施,对避免医患纠纷,降低医院感染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近年我院输血前、产前、术前4项血液检测结果,为防止发生医疗纠纷,避免和预防患者院内感染和医护人员发生职业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2016年10月-2017年12月本院所有输血前、术前和产前的80例患者血液进行4项血液传染性指标检测并分析。结果抗-PT、抗-HIV1/2、HBSAg、抗-HCV四项感染性疾病指标阳性患者50例,阳性率为62.5%,其中以HBSAg阳性率最高,35例,构成比例为70.0%,与其它三项感染性指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近年来我院的非输血血液传染性疾病比例较高,为防止医疗纠纷,对受血者输血前检测很有必要,同时也可让医护人员在诊疗、护理及检验过程做到心中有数,尽量避免职业性感染及减少医源性感染的发生;另外,HIV和梅毒的阳性比例上升也应引起有关部门的警惕。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输血前检验传染性指标的价值。方法:随机抽选2022年6月—2023年10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580例输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输血前对其进行传染性指标检验,观察比较传染性指标检验结果以及检验结果阳性患者的输血史情况。结果:在对580例患者输血前传染性指标进行检验后有89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68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8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阳性、11例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患者中有70例存在输血史,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患者中有55例存在输血史,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阳性中有6例存在输血史。结论:在输血前进行传染性指标检验,能显著提高患者治疗的安全性,控制传染性疾病发生风险,具有较大的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输血前检验传染性指标的临床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开始时间为 2019年 3月,结束时间为 2019年 12月,需要在此阶段中抽取 1248例住院患者,患者均需要进行输血治疗,符合本次研究标准。需要研究人员在输血前对患者进行传染病检测,在此期间需要护理人员做好记录工作,重点记录 患者HBsAg、抗 -HCV、抗 -HIV、 HBeHg以及梅毒抗体检测阳性率。结果:输血前对患者进行感染指标检测,传染病检出例数为 186例,阳性检出率为 14.9%,其中包括 HBsAg134例,占比为 10.74%;抗 -HCV40例,占比为 3.2%,抗 -HIV3例,占比为 0.24%, HBeHg9例,占比为 0.72%,梅毒抗体 25例,占比为 2%。结论 :在患者输血前行传染病检测,可以有效检测出 HBsAg、抗 -HCV、抗 -HIV、 HBeHg以及梅毒疾病,从而有效降低传染病传播率,提升输血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受血者在输血前进行血液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人类免疫病毒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四项检测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对临床科室申请输血前患者抽取血液标本进行以上四项检测。结果960例患者输血前HBsAg、抗-HCV、抗-HIV、抗-TP血清检测结果总阳性率155例(16.14%),其中HBsAg阳性94例(9.79%),抗-HCV阳性10例(1.04%),抗-HIV阳性1例(0.10%),抗-TP阳性50例(5.21%)。结论对受血者进行输血前四项传染性指标检测可预防疾病传播,减少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青岛市无偿献血者传染性指标检测情况。方法对所有无偿献血者的血样进行输血传染病标志物检测,紫外速率法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抗-丙型肝炎病毒(抗-HCV)、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HIV)和抗-梅毒螺旋体(抗-TP)。结果2006~2010年青岛市无偿献血者检测5年不合格率(至少一项有问题)平均为3.88%;在不合格指标中,五年平均感染HIV,HBV,HCV和TP分别是0.089%,0.37%,0.22%和0.31%。结论ALT升高是无偿献血者检测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为降低血液传染性指标的不合格率,应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以减少血源传播疾病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输血患者实施输血前传染性指标检测临床价值以及灵敏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500例输血治疗患者进行检验研究;针对所有患者在准备实施输血前,合理展开传染性指标检验,就获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对于500例输血治疗患者实施输血前感染性指标检测后,丙型肝炎病毒抗体5例(1.00%);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标志物50例(10.00%);梅毒抗体10例(2.00%);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1例(0.20%);500例输血治疗患者中,男性患者280例,女性患者220例。280例男性患者中,丙型肝炎病毒抗体3例(1.07%);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标志物36例(12.86%);梅毒抗体6例(2.14%);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1例(0.36%)。220例女性患者中,丙型肝炎病毒抗体2例(0.91%);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标志物14例(6.36%);梅毒抗体4例(1.82%);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0例(0.00%)。男性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梅毒抗体以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检出率同女性患者比较,未呈现出明显差异(P>0.05);男性患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标志物检出率高于女性患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