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首次从文论角度对《五经正义》作了专门探讨.《五经正义》中的主要文论观点,是唐初文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儒学角度论证与支持了唐初君臣们的基本文学主张;更为重要的是,《五经正义》通过重新强调与阐释儒家经典并被作为科举教材,促使儒家思想在唐代社会中获得了其应有的重要地位,从而对整个唐代文论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 标签: 孔颖达 《五经正义》 文论 唐代
  • 简介:正义是衡量一种法律制度是否可欲的终极价值目标。从正义这一价值判断标准出发,对美国反倾销法进行分析,将会使我们认识其本质:以社会福利为代价保护国内某些产业的利益,是一种实质非正义的法律体系。

  • 标签: 美国反倾销法 正义 福利
  • 简介: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环境正义问题研究呈现出两个可喜“转变”:从侧重抽象学理分析逐渐向应对解决现实问题转变;从追随西方研究范式逐渐向建构本土研究范式转变。这个转变历程具体表现为三个阶段:第一,中国学者积极普及并大力介绍西方学者的研究成果,推动了中国对环境正义问题的关注。第二,很长一段时期,与西方学者致力于解决其国内环境正义问题,更多强调国内正义实现的特点不同,我国学者更多关注国际环境正义实施中的中国问题,围绕着全球层面如何公平分配环境权利与义务进行自己的话语表达与理论建构。第三,随着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理论需求以及受环境群体性事件激增等现实问题的倒逼,环境正义研究出现本土化意识和本土化努力,由注重一般学理意义研究、关注国际正义的实现转向应对本国环境冲突的理论与现实问题,正义视野扩展到我国区域层面和群体层面。另外,与西方环境正义主要表现为环境利益与环境风险在不同种族之间的不平等配置不同,中国环境正义问题更多体现在不同区域之间的“正义”分配,学者研究的关注点更多转向制约环境正义实现的政治决策与制度建设。但研究同时存在环境正义理论基础单一、环境非正义根源单向以及理论自觉不足、整体性和系统性缺乏的问题。

  • 标签: 环境正义 中国 成因 路径
  • 简介:生态正义问题是当今理论界广泛关注的重大问题。马克思通过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考察,揭示了原初状态下人与人之间的生态正义,资本主义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生态非正义,共产主义是人与人之间生态正义的复归。马克思在生态正义问题上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论断对于我们把握生态正义,分析生态非正义产生的根源及生态正义的实现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于我国实践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马克思 生态正义 当代意义
  • 简介:正义是弥久常新的议题,随着“环境时代”的到来,正义也被赋予新的含义.环境正义成为环境时代的正义范式。环境是社会建构的,环境问题的真正根源是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非正义性。环境正义主张所有地区与人群包括弱势群体有免于遭受环境损害的自由,有对干净的土地、空气、水和其他自然环境平等享用的权利,经由社会资源的公平分配达致可持续发展以提升民众的福祉。因此,环境法学研究应当走出“全称命题”与“重自然轻人类”的传统路径,其范式应当转移到环境正义议题。

  • 标签: 环境正义 范式转移 地区与群体差异 环境损益分配
  • 简介:环境律师作为我国律师行业的新兴群体,肩负着实现生态正义的使命.生态正义,亦称环境正义或者绿色正义,是环境法的基本理念和分析框架,并与环境立法、执法、司法等过程密切相连.律师正义作为一种以程序正义和程序对等原则为价值取向的法律制度设计,应体现以参与为本位的正义.生态正义与律师正义契合,揭示了环境律师生态正义的本质是一种参与为本位的生态正义,可分为业务参与的生态正义和非业务参与的生态正义.环境律师生态正义的实现,不仅与其知识结构、参与方式和执业艺术息息相关,而且还与我国公民社会的完善和生态法治进程紧密相连.

  • 标签: 环境律师 生态正义 律师正义 正义的实现
  • 简介:刚刚过去的2016年,从严治党、反腐倡廉仍然是中国最具热度的话题。据中纪委网站和中央媒体的权威资料介绍,反腐败斗争在“打虎”“拍蝇”“追逃”和抓“四风”等多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绩。

  • 标签: 反腐败斗争 正义 反腐倡廉
  • 简介:近些年,随着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行业之间、个人之间收入分配差距的不断扩大,收入分配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十分关注的突出问题。从政府官员到专家教授,从企业老总到小公务员,从下岗工人到失地农民,人们都在谈论我国当前存在的种种收入分配问题,每个群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而且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

  • 标签: 收入分配差距 公平正义 收入分配问题 专家教授 政府官员 失地农民
  • 简介:文章指出焦循《孟子正义》词义训释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三方面:1、突破“疏不破注”的成法,体现清学实事求是的治学精神;2、因声求义,标示清人训诂所达到的高度;3、征引丰富,释词手法多样,展现训诂的综合性.

  • 标签: 《孟子正义》 词义 训释 成就
  • 简介:传统法律在总体上的确存在轻程序倾向,以致程序诉讼法律不健全。南宋士大夫司法意识不断增强,程序正义意识逐渐形成,保持了诉讼程序中正性选择的德性基础,在主体诉讼权利、程序规则性、官员审案程序等方面都体现了中国式的正义

  • 标签: 士大夫 司法程序正义 平等意识 德性 程序规则
  • 简介:本体法律正义已经超出人类的认识范围,属于信仰的范畴。法律正义属于超认识领域,人类无法制定像自然科学一样的严密法律规则体系。在俗世正义观层面,中国传统心学已经初步回答了这一问题,也就是“心外无理”。“心外无理”打破了从客观上寻找法律正义的可能;否则,人类必然失去自由,走向奴役之途。基于此,再虑及个人之间的平等性,故而俗世正义的基础只能是多数决,当然,这种多数决应当建立在民众的普遍良知基础上。在司法过程中,“说理”是通往俗世良知共识即多数决正义的路径。

  • 标签: 法律正义 法律本体 多数决 心学正义
  • 简介:最近围绕东航股权的纷争基本上可以还原为一个老套得不能再老套的故事:一个中国姑娘和一个老外小伙情投意合,本来打算结婚办事,这个时候杀出一个本土才俊,直接抛出一份厚重的彩礼(确切地说是彩礼承诺)。女孩的父母被未来可能得到的彩礼所打动,于是坚决不同意女孩这桩原本自认为幸福的婚姻。令人欣慰的是,在这场股权纷争中,我们看到股东的利益代替了是否对外资开放的争论,具体的价格差异代替了常见的关于“国有资产流失”的空洞指责,保护中小股东的投票机制代替了大股东一言堂的治理传统,市场规则代替了某些政府部门习惯了的越俎代庖式的越位决策。

  • 标签: 市场经济 正义 博弈 国有资产流失 对外资开放 一个中国
  • 简介:王若磊在2016年7月29日《学习时报》撰文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现代社会最具正当性的治理方式是法治,而法治是最典型的程序之治。法治最重大的特点体现在其较高的制度化水平,它借助严密的组织、严苛的程序、

  • 标签: 程序正义 治理能力 现代化 恪守 《学习时报》 社会主义制度
  • 简介: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国外刑事司法领域兴起了修复式正义模式,该正义模式就是透过回复社会关系和重建平等的社会关系,以满足人类彼此关怀、尊重的基本需求。这一正义模式之立基有其深厚的理论基础与外在环境。此种刑事司法正义模式可以为我国建构和谐社会的刑事司法正义模式提供借鉴。

  • 标签: 修复式正义 刑事司法 和谐社会
  • 简介:中庸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法官是公平正义的化身。法官的司法水平是保证司法正义的前提和基础,该文从中庸思想对法官人格素质的影响和中庸思想对法官在司法判决中的方法论进行了研究,以商榷中庸思想对实现司法正义的意义。

  • 标签: 中庸文化思想 法官 素养 司法正义
  • 简介:唐孔颖达修撰《礼记正义》,自称以皇侃疏为本,参酌熊安生疏而成。由於皇侃《礼记》疏早佚,孔颖达取舍皇疏的理由何在,後来学者已不得而知。幸好日本尚有皇侃《礼记子本疏义》残帙传世,可以从中窥见皇侃义疏的特点。通过比较皇疏与孔疏的不同,可以发现孔颖达有意不采用皇侃对於经文科段的划分,并且不取皇侃在郑玄注以外的发挥。然而孔疏虽然反对皇侃的叙述方法,却又依赖皇疏对於经文的基本解释,故此在改易皇疏之後,又引发了新的问题.考察孔疏与皇疏的不同,可以让我们看到南北朝至隋唐经学研究取径的转变。

  • 标签: 礼记正义 礼记子本疏义 郑玄 皇侃 孔颖达
  • 简介:符合自然正义原则[⑨].关于自然正义原则与法律之关系,  关于行政程序是否适用自然正义原则,对于行政行为之违反自然正义原则

  • 标签: 正义原则 浅析行政法 自然正义
  • 简介:从世界各国的司法实践来看,立法者均对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的关系作出判断和取合。一种极端的做法是片面追求实体的公正,忽视程序公正,即无论中间过程怎样,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手段,只要结果公正,这就是司法公正,这曾经是大陆法系国家诉讼制度的传统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诉讼制度深受这种思想的影响。

  • 标签: 程序公正 社会公平 正义 人格尊严 司法公正 司法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