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湖北省应城市人民医院尿培养阳性标本的细菌分布及耐药状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湖北省应城市人民医院2010年11月到2012年11月从尿标本中分离的病原菌进行分析。结果共分离菌株172株,其中革兰阳性菌45株,占26.16%;革兰阴性菌122株,占70.93%;真菌5株,占2.9%。分离量最多的菌种为大肠埃希菌,共72株(41.86%);其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34株(19.76%)和肠杆菌属19株(11.04%)。大肠埃希茵对喹诺酮类耐药率为63.5%一71.2%,对第3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为60.6%一81.6%,革兰阳性球菌对喹诺酮类和第3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均在29%以上,对万古霉素耐药率为0%。结论本院尿培养阳性标本的主要致病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代表的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等革兰阳性菌所占比例比以往有所增多;肠杆菌科对喹诺酮类、第3代头孢菌素的耐药性严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反射性呕吐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方法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宁夏第五人民医院大武口医院内科住院病人诊断为反射性呕吐患者60例进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测定。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非侵袭性14C-尿素呼气试验和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测定,观察两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情况。结果两种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测定方法均提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反射性呕吐与Hp感染有一定相关性,HP感染可能影响原发疾病发展、预后。对于引起反射性呕吐的疾患,进行Hp检测和治疗,对病情发展、预后及缩短住院时间有一定帮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爱滋病感染者合并烧伤时的治疗方法及其治疗过程中的特殊性。方法爱滋病感染者合并烧伤时,在创面处理上,因创面暴露时间越长,血液、分泌物污染周围环境的机会也就越多,对医务人员威胁越大,所以强调早期深度创面切痂自体皮移植术,早期封闭创面,减少污染机会。同时要做好医务人员及病人的思想工作。结果接收爱滋病感染者合并烧伤四例患者,均治愈出院,医务人员无艾滋病传染病例发生。结论对爱滋病感染者合并烧伤时,只要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在治愈患者的同时,可以避免医务人员传染情况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感染科针刺伤危害,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方法对我市1000名感染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了解针刺伤原因、危害及处理方式。结果合计共发生针刺伤1430次,针头处理过程405次(28.32%),抽血、注射套回针帽环节291次(20.34%),医疗废物处理环节305次(21.33%)。针刺伤多发生于针头处理、医疗废物处理及抽血、注射套回针帽环节。本组接受调查且发生针刺伤的护士中,感染乙型肝炎(HBV)357次(24.97%)、感染丙型肝炎(HCV)114次(7.97%)、感染艾滋病(HIV)5次(0.35%),发生其他感染11次(0.77%),共因针刺伤发生感染487例,综合感染发生率34.06%。结论感染科护士应在积极接受培训、提高针头处理、医疗废物处理及抽血、注射套回针帽等环节感染预防认识的同时,规范日常护理操作,将针刺伤发生率降到最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细菌感染性腹泻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及预防。方法对2001年2月—2002年2月来我院肠道门诊就诊的761例腹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的粪便做细菌学的鉴定,了解导致引起细菌感染性腹泻的病因。结果761例腹泻患者经过粪便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共检出病原菌312例,检出率为41%。其中变形杆菌居首位,构成比为44.55%;其次为志贺菌属,构成比为27.24%;弧菌科构成比为8.97%;大肠埃希菌属7.05%;金黄色葡萄球菌2.88%;沙门菌属构成比为5.77%;厌氧芽孢杆菌属3.54%。结论细菌感染性腹泻因病原菌不同而引起传染源的种类不同、型别也不同,全年均可发病,可侵犯各个年龄段,临床表现主要以胃肠道症状为主,轻重不一,多为自限性,少数患者可发生严重并发症,甚至还可引起死亡。
简介:摘要目的对60例消化内科院内感染患者的感染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资料选自2009年3月-2012年10月我院消化内科患者120例,并将60例院内感染者作为研究组,60例未感染者作为对照组,从一般资料分析、感染情况、感染部位、住院时间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比较中,患者的年龄存在差异(P<0.05),男女性比例无差异(P>0.05),60例感染患者上呼吸道感染的例数最多,有25例(占41.67%),其次为下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和胃肠道感染。总共分离出72株病原菌,将感染组与未感染组的住院时间进行比较,具有的差异性(P<0.05)。结论重视日常护理工作及正确使用抗菌药物对消化内科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有重大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部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普通外科接受手术的住院患者300例中,切口感染11例的情况,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护理对策。结果腹部术后切口感染与病人全身健康状况、手术环境、医务人员素质及应用抗生素等方面有着重要关系。结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可以通过合理应用抗生素,严密观察病情,注意切口护理,充分做好肠道准备,加强病人的营养支持,从而降低腹部术后切口的感染。
简介:目的分析慢性肾表竭尿毒症期医院内感染的临床特点,探讨相关的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298例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发生的医院感染临床资料。结果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20.47%,以肺部感染多见。65岁以上、中心静脉置管、贫血、低蛋白血症、住院时间长、长期联合使用抗生素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病原茵以真菌为多见,革兰氏阳性茵、革兰氏阴性茵呈现多重耐药。结论慢性肾表竭尿毒症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高,缩短住院时间、加强室内消毒、严格感染控制,减少侵袭性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降低尿毒症医院内感染的有效措施。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阑尾炎穿孔术后伤口感染的对策,为治疗此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我院于2006年3月——2013年7月收治了30例阑尾炎穿孔术后伤口感染,将这些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对象。并且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使用生理盐水,对照组使用甲硝锉。分析和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且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过治疗以后,患者的肛门排气后可以进食,而且体温也正常,没有发现其他的并发症。实验组有15例患者,甲级愈合11例,占73.3%,乙级愈合3例,占20%,丙级愈合3例,占4.3%。对照组15例患者,甲级愈合7例,占46.7%,乙级愈合有6例,占33.3%,丙级愈合有2例,占2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生理盐水来处理切口,效果好于甲硝锉药物。只有及时的对切口进行处理,才能减少切口的感染率。
简介:摘要目的对重症监护室(ICU)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探讨,分析其相关护理对策,降低感染率。方法对200例ICU病房发生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ICU病房为感染的高发区域,其中以中老年患者居多,泌尿道、呼吸道以及消化道为感染高发的前三位。导致ICU病房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有多种,包括自身、环境以及长期置管、特殊药物的使用以及侵入性诊疗操作等因素。结论要加强ICU病房的管理,改善病房环境,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以及消毒隔离等,合理使用抗生素,能够大大减少感染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