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在大鼠结核性创面模型中探讨弗氏完全佐剂对自噬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第1批取12只6周龄雄性SD大鼠,臀部皮下注射弗氏完全佐剂致敏,3周后于大鼠背部脊柱两侧皮下注射牛分枝杆菌减毒株(BCG)感染,成功建立结核性创面大鼠模型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方法下同)分为感染8 d组、感染15 d组、感染32 d组、感染43 d组,每组3只,继续正常喂养至感染后相应天数。第2批取23只6周龄雄性SD大鼠,分成空白对照组3只(正常喂养未行任何处理)、单纯BCG组5只、BCG+雷帕霉素组6只、BCG+3-甲基腺嘌呤组6只、BCG+饥饿组3只。后4组大鼠同前致敏,1周后同前感染。单纯BCG组大鼠感染后正常喂养未行任何处理;BCG+雷帕霉素组大鼠感染后腹腔注射雷帕霉素隔日1次,正常喂养;BCG+3-甲基腺嘌呤组大鼠感染后腹腔注射3-甲基腺嘌呤隔日1次,正常喂养;BCG+饥饿组大鼠感染后饥饿48 h后正常喂养。将第1批4组所有大鼠分别于感染后相应天数处死,取臀部注射弗氏完全佐剂处的组织;将第2批单纯BCG组、BCG+雷帕霉素组、BCG+3-甲基腺嘌呤组、BCG+饥饿组大鼠于感染后7 d同前取材,空白对照组所有大鼠于相同时间点取相同部位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取材部位组织细胞结构形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取材部位组织中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B(LC3B)蛋白表达情况。对数据行Kruskal-Wallis检验及Bonferroni校正。结果感染8 d组大鼠注射弗氏完全佐剂部位组织可见炎症细胞浸润,感染15 d组可见肉芽肿形成,感染32 d组、感染43 d组可见部分组织细胞坏死,感染43 d组细胞坏死较感染32 d组加重。感染后7 d,单纯BCG组、BCG+雷帕霉素组、BCG+3-甲基腺嘌呤组、BCG+饥饿组大鼠注射弗氏完全佐剂部位组织均可见炎症细胞浸润,空白对照组细胞排列规整且未见炎症细胞浸润。感染8 d组、感染15 d组、感染32 d组、感染43 d组大鼠注射弗氏完全佐剂部位组织Beclin-1、LC3B蛋白表达,组间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1.923、5.821,P>0.05)。感染后7 d,空白对照组、单纯BCG组、BCG+雷帕霉素组、BCG+3-甲基腺嘌呤组、BCG+饥饿组大鼠注射弗氏完全佐剂部位组织Beclin-1和LC3B蛋白表达分别为0.325%(0.250%,0.360%)、3.225%(1.340%,3.987%)、4.823%(2.630%,6.559%)、4.216%(1.790%,5.969%)、1.765%(0.865%,2.649%)和0.301%(0.264%,0.516%)、2.865%(1.455%,5.768%)、1.033%(0.398%,1.873%)、1.168%(0.429%,1.907%)、0.655%(0.283%,1.652%),其中BCG+雷帕霉素组大鼠注射弗氏完全佐剂部位组织Beclin-1蛋白表达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Z=4.796,P<0.05),单纯BCG组大鼠注射弗氏完全佐剂部位组织LC3B蛋白表达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Z=4.953,P<0.05)。结论结核性创面大鼠模型中弗氏完全佐剂可以增强局部组织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B蛋白的表达水平。
简介:摘要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LH)是一类罕见的、严重威胁生命的,由原发或继发性免疫异常导致的过度炎症反应综合征。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系统异常激活、增殖,分泌大量炎性细胞因子而引起的一系列炎症反应是其主要的致病机制。本文旨在对HLH的发病机制及诊疗新进展进行系统性阐述。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糖诱发施万细胞损伤时自噬与核因子E2相关受体2(Nrf2)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将原代细胞株RSC96体外培养制成单细胞原液,分别接种于96孔板(1×104个/ml,200 μl/孔)或6孔板(1×106个/ml,2 ml/孔),培养48 h。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25):对照组(C组)、高糖组(H组)和高糖+自噬激动剂雷帕霉素组(H+RAP组)。C组在正常培养基中培养;H组培养基中加入50 mmol/L葡萄糖;H+RAP组培养基中加入50 mmol/L葡萄糖和5 μmol/L雷帕霉素。孵育48 h时,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采用MTT法测定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MDA含量,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SOD活性,Western blot法检测Nrf2、P62和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LC3Ⅱ)的表达水平。结果与C组比较,H组和H+RAP组细胞活力和SOD活性降低,细胞凋亡率和MDA含量升高,Nrf2、P62和LC3Ⅱ表达上调(P<0.05);与H组比较,H+RAP组细胞活力和SOD活性升高,细胞凋亡率和MDA含量降低,Nrf2和LC3Ⅱ表达上调,P62表达下调(P<0.05)。结论自噬水平增强可激活Nrf2信号通路,是高糖诱发施万细胞损伤的内源性保护机制。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光疗+茵栀黄口服液治疗,观察组采用光疗+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5.00%,高于对照组的75.00%,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总胆红素为(97.01±7.40)umol/L,低于对照组的(137.13±16.38)umol/L,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新生儿黄疸的治疗中,使用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联合治疗,疗效更高,同时可降低胆红素水平,效果理想。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甲烷对对乙酰氨基酚诱发小鼠急性肝损伤的影响及自噬在其中的作用。方法SPF级健康成年雄性C57BL/6小鼠40只,8~10周龄,体重20~25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10):对照组(C组)、急性肝损伤组(ALI组)、甲烷饱和盐水组(MS组)和甲烷饱和盐水+3-甲基腺嘌呤组(MS+3-MA组)。采用腹腔注射对乙酰氨基酚300 mg/kg制备急性肝损伤模型。MS组分别于造模后即刻和造模后12 h时腹腔注射甲烷饱和盐水10 ml/kg;MS+3-MA组造模后即刻腹腔注射甲烷饱和盐水10 ml/kg及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0 mg/kg,造模后12 h时腹腔注射甲烷饱和盐水10 ml/kg;C组及ALI组于相同时点腹腔注射等容量无菌生理盐水。造模后24 h时,取眼球血样,采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ALT和AST浓度,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TNF-α和IL-6浓度。处死小鼠,取肝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 (LC3)和p62的表达水平,透射电镜下计数自噬小体。结果与C组比较,ALI组、MS组和MS+3-MA组血清ALT、AST、TNF-α和IL-6浓度升高,肝组织LC3Ⅱ/LC3Ⅰ比值升高,p62表达上调,自噬小体计数增加(P<0.05);与ALI组比较,MS组血清ALT、AST、TNF-α和IL-6浓度降低,肝组织LC3Ⅱ/LC3Ⅰ比值升高,p62表达下调,自噬小体计数增加,MS+3-MA组血清AST浓度下降,LC3Ⅱ/LC3Ⅰ比值升高(P<0.05);与MS组比较,MS+3-MA组血清ALT、AST、TNF-α和IL-6升高浓度,肝组织LC3Ⅱ/LC3Ⅰ比值降低,自噬小体计数减少(P<0.05)。结论甲烷可减轻对乙酰氨基酚诱发小鼠急性肝损伤,其机制与增强肝细胞自噬水平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含依托泊苷(VP-16)方案治疗成人Still病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AOSD-HLH)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2月至2019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诊治的AOSD-HLH患者43例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指标、治疗和预后资料,其中,男7例,女36例,年龄30(24,40)岁。根据初始治疗方案中是否包含VP-16进行分组,初始治疗方案不含VP-16者为组1(n=31),组1中对初始治疗无反应的患者,采用含有VP-16的方案进行二次诱导缓解;初始治疗中含VP-16者为组2(n=12)。比较2组患者初始治疗的效果。将噬血细胞综合征获得缓解的患者,依据是否应用含有VP-16的治疗方案分为组a(未应用,n=6)和组b(应用,n=33),比较2组患者的实验室指标。结果组1患者的总体应答率(ORR)(6/31比11/12)及完全缓解率(CRR)(1/31比5/12)显著低于组2患者(均P<0.05);组1中对初始治疗无应答的患者,使用含VP-16的治疗方案二次诱导缓解,ORR达22/24。组b患者较组a患者具有更高的中性粒细胞计数[5.6(3.4,9.3)×109/L比3.9(2.3,4.7)×109/L]、自然杀伤细胞活性[16.3(14.2,17.5)%比13.1(12.2,13.8)%](均P<0.05),血红蛋白[103.0(97.0,109.5) g/L比91.5(70.0,118.0) g/L]及血小板计数[(212.2±74.2)×109/L比(226.0±114.9)×109/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HLH的缓解状态对患者的预后存在影响,初始治疗中应用VP-16可以显著提高AOSD-HLH患者的ORR及CRR,VP-16的应用并未引起患者骨髓抑制。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利拉鲁肽对早期糖尿病(DM)大鼠心肌自噬标记物LC3B、LC3B mRNA及脂质沉积的影响。方法选4~5周龄(l80~200g)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6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NC组,10只)和造模组(26只)。NC组(10只,予等量生理盐水)予常规饲料;造模组予高糖脂饲料,12周时一次性予链脲佐菌素 25 mg/kg造DM模型,共成模25只,分为3组:糖尿病组(DM/NS组,9只,予等量生理盐水)、利拉鲁肽组(DM/LIR组,8只,予利拉鲁肽100 μg/kg,2次/d)及利拉鲁肽+氯喹组(DM/LIR+CQ组,8只,予利拉鲁肽100 μg/kg 2次/d,氯喹50 mg/kg 1次/2 d)。4周后测血糖,麻醉后取心肌组织,HE染色观察心肌细胞泡沫样变、免疫组化法测LC3B水平、RT-PCR法测LC3B mRNA水平。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用LSD-t检验,相关性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①与NC组比较,DM/NS组及DM/LIR+CQ组泡沫样变细胞/总心肌细胞数升高,LC3B mRNA及LC3B水平降低[DM/NS组:(2.18±0.90)vs(11.79±0.74)、(2.03±0.10)vs(1.85±0.06)、(194.18±10.19)vs(175.99±6.09)(t=25.24、4.69、3.22);DM/LIR+CQ组:(2.18±0.90)vs(11.24±1.29)、(2.03±0.10)vs(1.89±0.08)、(194.18±10.19)vs(176.73±7.82)(t=17.56、4.65、3.99,均P<0.05)];DM/LIR组上述指标无差异(t=2.20、0.28、1.40,均P>0.05)。②与DM/NS组比较,DM/LIR+CQ组泡沫细胞/总心肌细胞数、LC3B mRNA及LC3B表达无差异(t=1.09、1.18、0.22,均P>0.05);DM/LIR组泡沫细胞/总心肌细胞数下降、LC3B mRNA及LC3B表达升高[(11.79±0.74)vs(1.29±0.60)、(1.85±0.06)vs(2.01±0.20)、(175.99±6.09)vs(201.27±11.35)(t=31.86、2.39、5.82,均P<0.05)]。③相关性分析,LC3B mRNA、LC3B水平与泡沫细胞/总心肌细胞数比值显著相关(r=-0.977、-0.986,均P<0.05)。结论利拉鲁肽能增强早期糖尿病大鼠心肌自噬,减少心肌细胞泡沫样变,改善心肌脂质沉积,对心肌结构发挥保护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艾司氯胺酮对大鼠脓毒症急性肾损伤(AKI)的影响及自噬在其中的作用。方法SPF级健康雄性成年SD大鼠40只,体重200~24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n=8):对照组(Con组)、艾司氯胺酮组(Con+Ket组)、脓毒症组(LPS组)、脓毒症+艾司氯胺酮组(LPS+Ket组)和脓毒症+艾司氯胺酮+3-甲基腺嘌呤组(LPS+Ket+3MA组)。采用腹腔注射LPS制备脓毒症大鼠AKI模型,Con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 ml/kg;Con+Ket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 ml/kg,30 min后尾静脉注射艾司氯胺酮10 mg/kg;LPS组腹腔注射LPS 10 mg/kg;LPS+Ket组腹腔注射LPS 10 mg/kg,30 min后尾静脉注射艾司氯胺酮10 mg/kg;LPS+Ket+3MA组腹腔注射LPS 10 mg/kg,30 min后尾静脉注射艾司氯胺酮10 mg/kg和3-MA 15 mg/kg。腹腔注射LPS后24 h时麻醉大鼠,随后处死取肾组织,观察病理学结果,采用ELISA法测定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caspase-1、IL-1β和IL-18的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LC3、P62和Beclin-1的表达。结果与Con组比较,LPS组肾组织病理学损伤评分、NLRP3、ASC、caspase-1、IL-1β和IL-18含量升高,LC3-Ⅱ/LC3-Ⅰ比值降低,Beclin-1表达下调,P62表达上调(P<0.05);与LPS组比较,LPS+Ket组肾组织病理学损伤评分、NLRP3、ASC、caspase-1、IL-1β和IL-18含量降低,LC3-Ⅱ/LC3-Ⅰ比值升高,Beclin-1表达上调,P62表达下调(P<0.05);与LPS+Ket组比较,LPS+Ket+3MA组肾组织病理学损伤评分、NLRP3、ASC、caspase-1、IL-1β和IL-18含量升高,LC3-Ⅱ/LC3-Ⅰ比值降低,Beclin-1表达下调,P62表达上调(P<0.05)。结论艾司氯胺酮可减轻大鼠脓毒症AKI,自噬参与了这一过程,与抑制NLRP3炎症小体活化,降低炎症反应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骆驼蓬总碱(TAH)能否诱导神经细胞自噬并促进神经毒性蛋白Tau蛋白和α-突触核蛋白(α-Syn)的降解。方法(1)将体外培养的PC12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及1、2.5、5、10、20、50 μg/mL TAH组,分别加入0、1、2.5、5、10、20、50 μg/mL TAH作用24 h,观察细胞形态及数目的变化,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2)将PC12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雷帕霉素组及1、2.5、5、10、20 μg/mL TAH组,分别加入等量溶剂、50 nmol/L自噬激活剂雷帕霉素及1、2.5、5、10、20 μg/mL TAH作用4 h,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自噬体数;(3)将PC12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雷帕霉素组、10 μg/mL TAH组,分别加入等量溶剂、50 nmol/L雷帕霉素、10 μg/mL TAH作用4 h,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p62和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Ⅱ蛋白的表达;(4)将PC12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氯喹组、TAH组、TAH+氯喹组,分别加入等量溶剂、50 nmol/L自噬抑制剂氯喹、10 μg/mL TAH、10 μg/mL TAH+50 nmol/L氯喹作用4 h,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LC3-Ⅱ蛋白的表达;(5)将PC12细胞分为TAH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加入10 μg/mL TAH和等量溶剂处理4 h后,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磷酸化p70核糖体蛋白S6激酶(p-p70S6K)的表达;(6)将过表达Tau-绿色荧光蛋白(GFP)的Tet on HEK293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TAH组、强力霉素组、强力霉素+TAH组、强力霉素+TAH+3-甲基腺嘌呤(3-MA)组、强力霉素+TAH+氯喹组,后4组细胞加入200 ng/mL强力霉素处理24 h后,空白对照组加入等量溶剂,TAH组加入10 μg/mL TAH,后3组细胞分别加入10 μg/mL TAH、10 μg/mL TAH+5 mmol/L 3-MA、10 μg/mL TAH+50 nmol/L氯喹,作用24 h后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绿色荧光强度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Tau-GFP和LC3-Ⅱ蛋白的表达;(7)将稳定表达α-Syn的HEK293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氯喹组、TAH组、TAH+氯喹组,分别加入等量溶剂、50 nmol/L氯喹、10 μg/mL TAH、10 μg/mL TAH+50 nmol/L氯喹作用24 h,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α-Syn和LC3-Ⅱ蛋白的表达。结果(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20、50 μg/mL TAH组细胞存活率降低,且50 μg/mL TAH组细胞存活率低于20 μg/mL TA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雷帕霉素组、10、20 μg/mL TAH组细胞自噬体数增多,且10 μg/mL TAH组细胞自噬体数多于20 μg/mL TA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选择10 μg/mL TAH用于后续实验;(3)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雷帕霉素组、TAH组细胞p62蛋白的表达均降低,LC3-Ⅱ蛋白的表达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氯喹组、TAH组、TAH+氯喹组细胞LC3-Ⅱ蛋白的表达均增加,且TAH+氯喹组细胞LC3-Ⅱ蛋白的表达高于氯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TAH组细胞p-mTOR、p-p70S6K的表达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强力霉素组细胞Tau-GFP蛋白的表达较空白对照组增加,强力霉素+TAH组细胞Tau-GFP蛋白的表达较强力霉素组降低,强力霉素+TAH+3-MA组、强力霉素+TAH+氯喹组细胞Tau-GFP蛋白的表达较强力霉素+TAH组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AH组细胞LC3-Ⅱ蛋白的表达较空白对照组增加,强力霉素+TAH组细胞LC3-Ⅱ蛋白的表达较强力霉素组增加,强力霉素+TAH+3-MA组细胞LC3-Ⅱ蛋白的表达较强力霉素+TAH组降低,强力霉素+TAH+氯喹组细胞LC3-Ⅱ蛋白的表达较强力霉素+TAH组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与空白对照组比较,TAH组HEK293细胞α-Syn蛋白的表达降低,LC3-Ⅱ蛋白的表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AH+氯喹组细胞LC3-Ⅱ蛋白的表达高于氯喹组,TAH+氯喹组细胞α-Syn蛋白的表达高于TA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H可能通过抑制mTOR/p70S6K信号通路激活神经细胞自噬,从而促进Tau和α-Syn的降解。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与自噬对大鼠氟骨症骨质疏松中骨形成和骨吸收的影响。方法于2018年9月,采用灌胃给氟建立大鼠氟骨症模型,设立对照组、10 mgF-/kg组、20 mgF-/kg组、2 mg/kg雷帕霉素(RAPA)+10 mgF-/kg组和2 mg/kg RAPA+20 mgF-/kg组,每组20只,实验周期3个月。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骨组织的变化,骨密度仪和力学生物仪检测骨组织骨密度和生物力学指标弹性模量、刚度、最大应力及最大承受力,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清内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GP)、骨保护素(OPG)、I型前胶原氨基端原肽(PIN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含量,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骨组织磷酸化mTOR(p-mTOR)、自噬相关指标选择性自噬接头蛋白p62和微管相关蛋白II(LC3-II)、ALP、成骨细胞转录因子(Osterix)、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和骨吸收指标RANKL的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10 mgF-/kg和20 mgF-/kg组大鼠氟斑牙表现明显,骨膜厚度增加且出现吸收陷窝,血清中BGP、OPG、PINP、TRACP和RANKL含量上升(P<0.05),骨组织骨密度、弹性模量、刚度、最大应力和最大承受力明显降低(P<0.05),骨组织p-mTOR和p62表达减弱(P<0.05),ALP、Osterix、Runx2和RANKL表达增加(P<0.05)。与10 mgF-/kg和20 mgF-/kg组比较,2 mg/kg RAPA+10 mgF-/kg和2 mg/kg RAPA+20 mgF-/kg组无明显氟斑牙症状出现,血清中ALP、BGP和OPG水平明显升高(P<0.05),TRACP和RANKL含量降低(P<0.05),骨组织骨密度、弹性模量、刚度、最大应力和最大承受力明显上升(P<0.05),骨组织p-mTOR、p62和RANKL表达减弱(P<0.05),LC3-II、LC3-II/LC3-I、ALP、Osterix和Runx2表达增加(P<0.05)。结论RAPA可能通过抑制mTOR磷酸化激活自噬,促进骨形成的同时抑制骨吸收,从而缓解氟骨症大鼠早期骨质疏松。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miR-18a过表达和抑制表达对人鼻咽癌细胞株CNE1和CNE2放疗敏感性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miR-18a过表达质粒miR-18a模拟物和抑制表达质粒miR-18a遏制物及空白对照质粒转染人鼻咽癌细胞株CNE1和CNE2细胞,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B)检测其对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症突变(ataxia telangiectasia mutated,ATM)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构建miR-18a过表达和抑制表达的人鼻咽癌细胞CNE1和CNE2细胞株。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检测miR-18a过表达和抑制表达联合放疗处理前后对人鼻咽癌细胞株生长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放疗敏感性,吖啶橙染色结合WB检测细胞自噬水平及自噬相关蛋白表达。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2组间均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100、200 nmol/L miR-18a模拟物转染CNE1和CNE2细胞48 h后,与对照组相比,ATM mRNA表达受到显著抑制(CNE1相对表达量为0.174±0.139和0.003±0.001,t值为9.939和19 470.783;CNE2:相对表达量为0.024±0.008和0.019±0.012,t值为270.230和137.746,P值均<0.001),72 h后,ATM蛋白水平显著下降;100、200 nmol/L miR-18a遏制物转染48 h后,CNE1细胞中ATM转录显著增加(CNE1相对表达量为9.419±2.495和2.500±1.063,t值为-4.427和-41.241,P值均<0.05);CNE2细胞中ATM转录亦显著增加(相对表达量为7.210±0.171和115.875±15.805,t值为-62.789和-12.589,P值均<0.05),72 h后,ATM蛋白水平增高。miR-18a过表达的CNE1和CNE2细胞放疗后与CNE1和CNE2细胞单纯放疗相比,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P值均<0.05);稳定抑制miR-18a表达与单纯放疗相比,细胞增殖能力增加(P值均<0.01)。100 nmol/L miR-18a模拟物转染联合放疗组与单纯放疗组相比,CNE1细胞凋亡率增加[(22.9±2.1)%比(16.3±1.0)%,t=-4.870,P<0.01]。稳定过表达miR-18a联合放疗与单纯放疗相比,G1期和G2/M期的细胞比例显著减少[(20.2±3.0)%比(29.8±4.4)%,t=3.119;(21.5±0.9)%比(33.4±3.1)%,t=6.410,P值均<0.05],S期的细胞比例显著增加[(56.7±4.9)%比(36.8±6.4)%,t=-4.246,P<0.05]。稳定过表达miR-18a的CNE1细胞与对照细胞相比,放疗后克隆形成能力下降、自噬溶酶体数量增加、自噬相关LC3表达增加(P值均<0.05),p62没有明显变化。结论miR-18a过表达可以增强人鼻咽癌细胞放疗敏感性,其机制与其抑制ATM表达,去除G1/S,G2/M期阻滞,诱导细胞自噬和凋亡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孕期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暴露对后代肾脏的毒理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6只孕鼠在孕期14~18 d分别随机予以850 mg/(kg·d)的DBP处理3只孕鼠为染毒组,另外3只孕鼠予以等剂量的玉米油处理为对照组。在产后第1天分别随机收集各组6只子代鼠的肾脏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染色检测肾脏自噬水平,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及定量分析验证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在肾脏中的表达。用Western blot及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肾脏组织中Hedgehog信号通路上的相关标志物的表达水平。在体外实验中,分别予以Hedgehog信号通路的抑制剂索尼德吉Sonidegib及激动剂重组音刺猬蛋白(SHH)处理NRK52E肾小管上皮细胞,采用Western blot分析各组的自噬水平。组间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结果IHC提示染毒组Beclin-1的表达高于对照组(2.37±0.12比1.00±0.10,t=15.190,P<0.05),蛋白印记及其定量分析显示染毒组Beclin-1蛋白表达量高于对照组(1.20±0.104比1.00±0.01,t=3.317,P<0.01)。同时,Western blot及其定量分析表明,暴露组Hedgehog信号通路标记物Gli1和Ptch1表达低于对照组(1.00±0.15比0.43±0.09,t=5.644,P<0.01;1.00±0.01比0.35±0.10,t=11.20,P<0.01)。RT-qPCR也提示暴露组Gli1和Ptch1表达低于对照组(1.00±0.18比0.51±0.10,t=4.122,P<0.01;1.00±0.10比0.62±0.08,t=5.140,P<0.01)。体外研究证实当加入Hedgehog抑制剂Sonidegib后,实验组的NRK52E细胞自噬指数(LC3Ⅱ/LC3Ⅰ)高于对照组(0.49±0.11比1.25±0.05,t=10.890,P<0.01),而当加入其激动剂SHH后,实验组的自噬指数低于对照组(0.49±0.11比0.36±0.09,t=11.260,P<0.01)。结论孕期DBP暴露通过抑制Hedgehog信号引起后代肾脏发生自噬,从而可能引起肾脏相关疾病。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芪参活血颗粒含药血清对脓毒症大鼠心肌细胞(H9C2)过度自噬的抑制作用及其对脓毒症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12只SPF级Wistar大鼠,按芪参活血颗粒低、中、高剂量[分别相当于生药12.7、25.4、50.8 g/(kg·d)]灌胃制备含药血清。将传代培养的大鼠胚胎心肌细胞(H9C2)分为五组:对照组以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脂多糖(LPS)组以含10%胎牛血清的DMEM+1 μg/ml的LPS培养;LPS+芪参活血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以含10%低、中、高剂量含药血清的DMEM预干预4 h后加入1 μg/ml的LPS。共同培养4 h后,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自噬标志物Beclin-1、ATG5和LC3B的mRNA及蛋白表达;共同培育8、12、24、48 h后,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在不同时间点的细胞活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LPS组自噬标志物Beclin-1、ATG5 mRNA及Beclin-1、ATG5、LC3B蛋白表达在LPS干预细胞早期(4 h)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LPS组比较,LPS+芪参活血颗粒各剂量组均可降低LPS导致的Beclin-1、ATG5、LC3B的mRNA升高及蛋白的过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实验显示:LPS组及LPS+芪参活血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在12、24 h及48 h细胞活性明显下降,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PS+芪参活血颗粒中剂量组24、48 h的细胞活性较LPS组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浓度芪参活血颗粒含药血清对LPS诱导的心肌细胞自噬均有抑制作用,且中剂量芪参活血颗粒灌胃大鼠获得的含药血清可通过抑制自噬改善脓毒症心肌损伤。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芪参活血颗粒含药血清对脓毒症大鼠心肌细胞(H9C2)过度自噬的抑制作用及其对脓毒症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12只SPF级Wistar大鼠,按芪参活血颗粒低、中、高剂量[分别相当于生药12.7、25.4、50.8 g/(kg·d)]灌胃制备含药血清。将传代培养的大鼠胚胎心肌细胞(H9C2)分为五组:对照组以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脂多糖(LPS)组以含10%胎牛血清的DMEM+1 μg/ml的LPS培养;LPS+芪参活血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以含10%低、中、高剂量含药血清的DMEM预干预4 h后加入1 μg/ml的LPS。共同培养4 h后,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自噬标志物Beclin-1、ATG5和LC3B的mRNA及蛋白表达;共同培育8、12、24、48 h后,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在不同时间点的细胞活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LPS组自噬标志物Beclin-1、ATG5 mRNA及Beclin-1、ATG5、LC3B蛋白表达在LPS干预细胞早期(4 h)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LPS组比较,LPS+芪参活血颗粒各剂量组均可降低LPS导致的Beclin-1、ATG5、LC3B的mRNA升高及蛋白的过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实验显示:LPS组及LPS+芪参活血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在12、24 h及48 h细胞活性明显下降,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PS+芪参活血颗粒中剂量组24、48 h的细胞活性较LPS组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浓度芪参活血颗粒含药血清对LPS诱导的心肌细胞自噬均有抑制作用,且中剂量芪参活血颗粒灌胃大鼠获得的含药血清可通过抑制自噬改善脓毒症心肌损伤。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硼替佐米和(或)西拉美新作用于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株后细胞增殖、转录因子EB(TFEB)核转位表达变化及自噬水平,为进一步探讨TFEB对自噬的调控机制提供依据。方法体外培养MM细胞株RPMI8226及U266,并以一定浓度的硼替佐米和西拉美新处理MM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TFEB、自噬相关因子LC3B、Beclin1、p62、LAMP1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随着硼替佐米浓度增加及作用时间延长,两个细胞系的增殖抑制率增高(P<0.05)。硼替佐米和西拉美新联用对上述MM细胞株的增殖有协同抑制作用(P<0.05)。空白对照组、单药组、联合用药组处理MM细胞株后,细胞质中TFEB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依次下降(P<0.05),细胞核中TFEB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依次上升(P<0.05),自噬相关因子LC3B、Beclin1、LAMP1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依次上升,p62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依次下降(P<0.05)。结论硼替佐米和西拉美新具有协同抑制MM细胞增殖作用,与其诱导MM细胞株自噬表达增强相关,发生核转位的TFEB表达亦增强。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儿期发病的家族性噬血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familial 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FHL)的临床特点及基因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儿研所附属儿童医院2019年9月收治的1例胎儿期发病的FHL新生儿的临床资料。以“fetus”“neonate”“familial 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为关键词检索Pubmed数据库,以“家族性噬血细胞综合征”为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21年1月3日。总结国内外胎儿期发病的FHL的病例特点。结果(1)本例患儿,胎龄39周+3宫内发现脾肿大、腹腔内游离液及脑室增大,生后出现发热、呼吸急促、肝脾肿大、皮肤淤斑淤点、淋巴结肿大,伴三系下降、肝功能异常、铁蛋白及甘油三酯升高、纤维蛋白原减低。CD107a激发试验示自然杀伤细胞的脱颗粒功能降低(ΔCD107a<5%)。骨髓穿刺涂片见噬血细胞。患儿UNC13D基因存在复合杂合突变:c.118-308C>T和c.3002T>C,患儿确诊为FHL3型。入院后予地塞米松及环孢素化疗、对症治疗,未予造血干细胞移植,生后52 d死亡。(2)共检索纳入15篇胎儿期发病的FHL的相关文献,共20例患儿,并和本例患儿进行汇总分析,发现FHL患儿胎儿期以胎儿水肿、肝脾肿大为主要表现,可伴胎儿窘迫、羊水增多等,生后可出现发热、呼吸困难、皮疹及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等。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符合噬血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的诊断标准。目前报道的胎儿期发病的FHL基因突变类型为PRF1基因突变(FHL2型)和UNC13D基因突变(FHL3型),可分别检测到穿孔素和颗粒酶表达减低。目前以地塞米松、环孢素、依托泊苷等化疗及对症治疗为主,也有孕晚期对胎儿行宫内化疗及生后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治疗的报告。4例患儿宫内死亡,后期随访13例患儿于生后不同时间死亡,4例患儿存活。存活的患儿中最大随访至12岁。结论胎儿期发病的FHL早期表现不典型,病死率极高,诊治难度大。临床发现胎儿水肿或肝脾肿大,且鉴别诊断困难时,除考虑溶血、感染、自身免疫和遗传代谢性疾病外,还应注意与FHL鉴别。可借助免疫学技术和基因测序的方法以早期诊断、早治疗,从而改善预后。